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机器人+1!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上岗”啦

国际金属加工网 2023年03月24日

长长的“胳膊”、灵活的“眼睛”

一台拥有“超强大脑”的机器人

正工作在京港地铁17号线次渠南停车场

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

这位新“上岗”的列车检修“工程师”是京港地铁与合作方联合研发,并率先在列车检修领域试点应用的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这在北京轨道交通行业尚属首例。

它集成了行走机器人、多自由度机械臂、AI图像识别等多重先进技术,可对列车车底关键部件进行自主巡检、测量等作业,通过地图创建、全景拍照扫描、3D数字图像处理、5G信息回传、自主学习等一系列智能方式,将车底可视关键部件进行智能成像和异常状态判断,从而实现车底巡检智能化,全面提升巡检效率及列车设备可靠性,进一步保障乘客出行安全。

小小身材能力大

智能机器人助力列车巡检工作

为保障乘客安全出行,工作人员会对地铁列车进行日常巡检及维护,通过“一看、二摸、三听、四测量”对列车主要系统进行外观检查及功能测试,判断列车的健康状况,及时对状态不佳的零部件进行维修或者更换等。传统的列车巡检,通常需要多名工作人员同时在股道内,对列车底部两百余项检修项目进行检查及测量,一列地铁列车检测下来需要2至3个小时。

更高效 提升巡检效率

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有效解决了人工巡检工作量大、检修环境复杂等难题。每次巡检,机器人收到工作人员发出的作业工单后,可通过高精度导航系统自主移动进入作业股道,通过4K彩色激光线阵相机对车底进行快速扫描,同时,机械臂上的2D和3D高精度相机可对指定列车转向架、车钩等关键部件进行图像采集,通过后台图像增强引擎和智能分析系统,实现关键区域的智能识别及故障检测。与传统巡检工作相比,应用智能巡检机器人工作效率预计可提升30%以上。

更精准 提升巡检可靠度

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特有的图像增强技术可实现白天、夜晚、强弱光等多种光照场景下的高清自适应成像,同时,灵活的多自由度机械臂可任意伸展到需要检测位置进行不同角度的拍摄,助力更智能、更精准地判断车底关键部件状态,此外,机器人还可通过高精度三维点云、AI深度学习等技术进行三维识别,更精确地对车底部分设备及部件的厚度、间隙等尺寸进行测量。通过初步计算,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能够协助人工完成超过65%以上的车下巡检任务。人工检测辅以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进一步确保了列车运行可靠性。

更智慧 助力优化检修策略

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不仅能高质高效完成巡检作业,还能通过深度学习,不断完善算法模型,变得越来越聪明。在巡检过程中,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可实时向后台工作人员发布故障部件图像及相关数据,供工作人员进行故障类型判断;巡检结束后可自动生成检测报告,检测结果可供存储、查询、统计、对比、打印及互联网管理等,便于工作人员对积累数据进行深度分析,助力评估列车检修状态,预测消耗件寿命等,极大提高了检修数字化程度。此外,随着采集数据的丰富和完善,机器人还可以通过自主学习,应用数据分析指导设备的检修工作,辅助工作人员不断优化检修策略,持续提升巡检工作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京港地铁应用多项科技打造智慧出行

为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贡献力量

近年来,京港地铁不断将新技术融入地铁场景,持续引进多项智能创新项目,让地铁更好地为城市生活服务。

如在不同环境中试点应用智能机器人,为乘客提供安全、舒适、智慧的出行体验。在地铁4号线和16号线国家图书馆站,京港地铁率先推出北京轨道交通首个车站智能服务机器人,为乘客提供咨询、指引等服务,方便乘客出行;京港地铁研发全国首个OCC专家机器人,协助工作人员有效提升故障处置效率,保障乘客安全出行;去年年底在刚刚开通的16号线南段车站试用智能清洁机器人,为乘客带来全新的智能清洁服务等。

京港地铁17号线于2021年年底开通,作为一条南北向的大运量等级快线,最高时速可达100公里/小时,方便了沿线居民快速出行。17号线在开通之初,就应用了许多智能化设备,如在列车上安装“智慧眼”,在列车运行过程中可通过智能侦测系统,对前方线路环境进行感知,智能识别障碍物,提前采取防护措施等。此次,京港地铁率先在17号线试点列车智能巡检机器人,提高检修效率的同时,进一步将新技术融入地铁场景,从智慧运维角度,提升乘客出行体验。近年来,京港地铁还积极发挥多年工程管理及运营服务的经验优势,开展了车辆、信号、轨道等多个专业智能运维系统的课题及项目研发,用科技全面提升运维水平,保障乘客安全出行。

未来,我们将进一步结合乘客需求与科技创新,不断优化维修策略,提升运营管理及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增强轨道交通运行的可靠性及便利性,助力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发展。

(轨道交通智能装备)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2023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和服务机器人数据分析
  • 23-05-26
  • 嘉实多荣获恰佩克第九届年度技术创新产品奖
  • 23-05-25
  • 美的工业技术旗下高创亮相第八届机器人峰会,
  • 23-05-25
  • 人民时评:挖掘机器人产业更大潜力
  • 23-05-25
  • 2023年4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38083台
  • 23-05-24
  • ​igus推出新的自动化编程软件、虚拟数字化平台和新型协作机
  • 23-05-22
  • CMM电子展+智博会+机器人展IARS,三展同期;5月23-25日东莞,盛大起航
  • 23-05-22
  • 聚焦电子智造,来CMM电子制造自动化展邂逅FANUC
  • 23-05-18
  • ABB机器人首场生物制药专题技术交流会圆满落幕
  • 23-05-18
  • 智慧医疗·引领未来 | 库卡带您邂逅未来医疗专家 ,畅享CMEF科技盛宴
  • 23-05-17
  • 全国首台套!智能矿山运载机器人“载山”在鄂尔多斯市下线发车
  • 23-05-12
  • 人工智能时代 “机器人+”如何影响人们生活?
  • 23-05-10
  • 工业机器技术中的图像采集卡
  • 23-05-06
  • 实地探访汽车电子工厂,揭秘发那科CRX协作机器人的无限可能
  • 23-05-04
  • 机器人大揭秘!ABB机器人梁锐先生的上海理工大学之旅
  • 23-04-28
  • ABB与临工智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携手推进通用工业自动化技术发展
  • 23-04-28
  • 雄克R-EMENDO系列上新 │ RCE电动去毛刺主轴
  • 23-04-26
  • 用于机器人的易格斯chainflex高柔性扭转电缆有哪些?
  • 23-04-26
  • 优势技术能力,瓦尔特CIMT系列精彩活动圆满成功!
  • 23-04-25
  • 国产髋膝一体机骨科手术机器人面市,机器人技术本土化注入新动能
  • 23-04-25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