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国产机器人如何突围?自主可控协作机器人是关键

未标题-1.jpg

“与传统机器人相比,自主可控协作机器人操作安全,可以实现人机协作与安全停机, 是国产机器人的发展机遇。”

在“抢占新基建风口·破局智能制造”高端云讲堂系列活动中,遨博智能董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重庆机器人产业生态研究院院长魏洪兴表示。

协作机器人发展前景看好

智能制造的核心和难点在于,如何让工业互联网实现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转变,工厂自动化又应如何从非标自动化、定制化发展到柔性自动化。

魏洪兴介绍,美国制造业路线图分为绿色制造即原材料设备重用,以及柔性制造两个方向。

美国计划在未来5 年的制造过程中,回收10% 的原材料、对50% 的设备进行重用,相同制造过程的能耗要降低至2010 年的90% ;未来10 年,该国在制造过程中将回收25% 的原材料, 并对75% 的设备进行重用,相同制造过程中的能耗将低至2010 年的50%。

“未来15 年中,美国计划在制造过程中可回收75% 的原材料,并对90% 的设备进行重用,相同制造过程中的能耗要降低至2010 年的10%。”魏洪兴指出。

柔性制造则是具备适应性及重构性生产线。在美国制造业路线图的计划中,未来5 年、10 年、15 年,将分别在24 小时、8 小时以及1 小时内对具有特定工业机器人臂、工具以及辅助物料运输设备的完成安装,并设置与编程以满足新产品生产的需求。

关于智能制造的发展趋势,美国在先进机器人制造计划(ARM)提出了10 年目标,即届时工人生产力可提高30%,在美国国内创造出51 万个新制造业岗位,并确保30%的中小企业采用机器人技术,提供主要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将出现的生态系统。

ARM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协作机器人(Collaborative Robotics),机器人控制:学习和控制(Robot Control: Learning and Control),灵巧操作(Dexterous Manipulation),自主导航和机动性(Autonomous Navigation andMobility), 感知(Perception andSensing)和测试验证(Verification and Validation)。

协作机器人是智能制造领域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工业机器人,是一种能够与人在协作工作空间合作完成作业任务的机器人。

魏洪兴表示:“协作机器人的优点是轻量、安全、易操作、易部署、人机协作。作为美国制造业回归核心计划,ARM 计划重点支持协作机器人、机器人学习与控制、灵巧操作等研发内容。”

2019 年,中国科技部也推出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其中包括机构/ 驱动/ 感知/ 控制一体化机器人关节,协作机器人系统典型应用示范等。

在市场需求方面,2016 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需求约为1 万台,当时市场刚刚兴起,处于研发阶段,只有少数机器人可以量产。根据巴克莱银行预测,2020 年全球协作机器人需求约为15 万台,到2025 年时将提高至70 万台左右。

当前,协作机器人主要应用在3C汽车、轻工行业、新应用等。魏洪兴指出,3C 行业应用于测试、上下料、装配、柔性产线、移动操作等,难点在于节拍、重复精度要求高,与人工工资比较,其价格较为敏感。

汽车行业通常应用于整车装配、电子和零部件加工中的柔性产线、AGV、锁附、涂胶、装配等,其难点在于要求柔性化作业、精度高、注重安全性以及工艺要求高。

在家电、食品等轻工领域,使用协作机器人的难点包括柔性化要求、价格敏感、企业体量大、商务条款苛刻等,其主要应用在柔性产线的搬运、锁附、涂胶、装配等环节。

而在无人零售、商业、服务、康复等新应用领域, 协作机器人多用于无人咖啡、奶茶、无人餐厅、理疗康复等,面临难点包括价格敏感、分期付款、融资租赁等。

魏洪兴以“协作机器人+ 柔性工具上下料”的典型应用为例分析,指出这种方式具有安全、快速集成、使用方便等优势。

“这种应用不需要安全围栏,可实现工具标准化/ 模块化,内嵌视觉/ 力觉高级应用。机器人体积小、重量轻,便于安装,编程简单。而且不需要改造现有产线,适用于狭小空间应用。”

魏洪兴指出,智能制造的发展将分为三步走,从机器人工作站发展至产线自动化( 柔性产线),最后实现智能工厂的建设。

“发展国产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核心, 这可以解决机器人价格贵的难题。不仅可以带动上游核心零部件,如电机、减速器、控制器、传感器、视觉、芯片等,还可以带动中游生态工具以及下游集成应用。”

他认为,自主可控协作机器人是国产机器人的发展机遇,可以解决机器人的使用安全问题。

与传统机器人相比,自主可控协作机器人操作安全,可以实现人机协作与安全停机。而且拥有自主可控核心软硬件,在信息安全方面也有保障。

同时,开放的创新生态环境是机器人产业的发展方向,“‘机器人+’集成各种视觉、工艺,降低使用门槛、操作简单,可以解决机器人使用难的问题”, 魏洪兴表示。

他强调,人才建设是机器人大规模应用推广的前提,可以解决机器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问题。

“可以围绕‘机器人+’建立实践型机器人教育体系, 让中国制造业的发展优势从人口红利、机器人红利阶段发展到工程师红利阶段。”


( 高科技与产业化 文|记者 贺春禄)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