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产量下滑、转型之年:中国机器人遇冷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下降9.1%。而在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出现了负增长或者产量下滑的情况。

如栩如生的人形机器人、灵活无比的软体机器人、挑战深海的水下机器人、“飞檐走壁”的攀爬机器人、精准快速的分拣机器人、力大无穷的搬运机器人、温暖贴心的陪护机器人,还有不怕踹的新一代“绝影”绝影四足机器人……现如今,随着机器人产业的飞速发展,各式各样的机器人相继诞生,机器人品类越发丰富,市场价值持续升级,为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巨大助力。

从2013年到2017年,是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黄金五年”。据相关数据统计显示,短短的五年时间里,我国机器人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平均增长率高达30%。到2018年,我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已经达到85亿美元,产业生态欣欣向荣。但是,在高速增长的积极形势下,一些消极信号也逐渐显现出来。

公开数据表明,2019年1-2月,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增速首次出现负增长;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9月,工业机器人产量累计下降9.1%,其中跌幅最大的8月份,同比下跌了19.3%。而在全球范围内,工业机器人产业也出现了负增长或者产量下滑的情况。

机器人产业转型三大方向

虽然此前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迅速,产量增长快、市场规模也快速提升,但是从根本上看,许多机器人企业都不具备核心技术优势与强势品牌影响力,更多的是在价格、宣传上做文章,真正的高端机器人产品不多、龙头企业也较为匮乏。很显然,这样是难以与国外知名品牌进行竞争的,在产业发展角度来看,也并非长久之计。

就目前而言,我国机器人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束缚依然存在,如芯片技术受制于人、关键零部件颇为依赖国外供给,一些虚拟仿真和测试软件等也需要进口。当然,全球分工、产业链合作是必须的,但在很多核心技术方面,我们仍然需要掌握,以此提高行业话语权,促进整个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而,业内专家表示,2019年对于国内机器人产业来说甚为重要,或将成为中国机器人产业的“转型之年”。那么,国内机器人产业该如何转型呢?

一是资本转向,推动社会资本向机器人制造业加强投资,避免出现泡沫化倾向;二是品质升级,在行业洗牌的过程中,放弃对“量”的追求,注重对“质”的投入,着重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实力与核心技术储备;三是深耕细分领域,不盲目追求全面发展,而是围绕市场需求,从细分领域寻找机会、寻求突破,打造企业差异化优势。

新一轮爆发正在酝酿之中

眼下,人工智能、物联网、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并加快走向商用普及,全球网联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热潮势不可挡。作为智能化发展的主要落地场景,以及推进智能制造的关键驱动力,一旦机器人产业完成重要转型,其必将迎来新一轮的市场爆发。

一方面,数据显示,目前全球机器人平均密度只有0.85%,到2030年,机器人渗透率进一步提升至30%并非没有可能,机器人密度仍有巨大的提升潜力;另一方面,全球人口老龄化、劳动力成本剧增、制造业转型升级加快等因素也越发凸显,机器人市场存在很大增长空间。

具体来看,随着技术的发展与产业的成熟,机器人细分领域不断增多、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正加快从工业领域向服务领域延伸。医疗机器人、救援机器人、安保机器人、教育机器人、炒菜机器人、清洁机器人等,一系列新产品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渗透进各行各业当中。其中,仓储、清洁、安保、医疗等机器人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尤为值得期待。

因此,只要国产机器人核心技术有保证、用户体验持续提升,必然会受到市场的更大欢迎。届时,我国机器人产业不仅将在国际上具备更强竞争力,同时也能更好地参与到全球产业链合作当中,这对于世界机器人产业发展来说,是双赢局面。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