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2020工业机器人发展现状概述:“快速成长”+“进口替代”

工业机器人是智能制造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工业机器人,通常是指面向制造业的多关节机械手臂,或其他拥有多自由度的机械装置,主要用于代替人工从事柔性生产环节。它融汇了机械制造、电子电气、材料科学、计算机编程等学科的尖端技术,是智能制造领域最具代表性的产品。

“快速成长”+“进口替代”是现阶段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最重要的两个特征

国内制造业智能化改造需求旺盛,中国已连续6年成为工业机器人的最大消费市场,并仍处于快速成长阶段, 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约为13.8万台,同比2016年增长了58.5%。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制造业的工业机器人密度仍较低,预计未来5-8年间,我国工业机器人销量的平均增速将超过20%。目前我国乃至全球超过50%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被“四大家族”所占有,国内品牌近年来奋起直追,涌现出如埃斯顿、埃夫特、拓斯达、新松等优秀企业,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未标题-1.jpg

三大核心零部件,产业链中技术壁垒最高的环节

工业机器人中技术难度最高的三大核心零部件分别是控制器(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和精密减速器,三者分别占工业机器人成本构成的15%、20%、35%。目前我国85%的减速器市场、90%的伺服电机市场、超过80%的控制系统市场被海外品牌占据。尽管前路艰难,但国内已出现了如汇川技术(伺服)、埃斯顿(控制系统)、中大力德(减速机)等快速成长的核心零部件自主品牌,未来进口替代空间值得期待。

拓展系统集成业务是工业机器人制造商的必经之路

系统集成环节的技术难度比工业机器人本体、核心零部件等环节低,但其商业模式更倾向于轻资产,市场空间大约是本体环节的3-4倍,是大多数优秀的工业机器人厂商必然会拓展的环节。

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韩国应用密度居首,中国是最大市场

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瑞典、丹麦、美国、意大利、比利时以及中国台湾,是全球自动化程度最高的10个国家和地区。而从下图(全球各地区机器人密度(单位:台/万人)可看出,韩国、新加坡、德国、日本、美国、中国台湾、意大利、澳大利亚、加拿大、法国是全球工业机器人应用密度前10强。

其中,韩国居首,密度为710台/万人,是工业机器人渗透率最高的国家;新加坡第二,密度为658台/万人;第三名法国密度为322台/万人,与韩国、新加坡相差1倍多;最后一名为法国,密度为137台/万人,与前三名相差巨大。而如果从各地区工业机器人平均水平角度出发,在亚洲、美洲中,欧洲平均水平最高,为106台/万人,而美洲、欧洲则高于85台/万人的全球平均水平。

未标题-2.jpg

据亿欧了解到,目前,韩国工业机器人生产商已占全球5%左右的市场份额。从1990年之后的20年间,韩国工业机器人市场以超过12%的复合增长率快速扩张,总保有量增长了近10倍,也出现了韩国现代、Robostar、东部机器人、阿尔帕机器人、斗星机器人等知名企业。

早在2016年韩国政府就投入4.5亿美元,想要打造全球最大的机器人企业体。韩国方面预计在2020年取得成效。

值得注意的是,整个中国的密度是294台/万人,但由上图可知,中国台湾密度为197台/万人,相比于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97台/万人,高出1倍多。所以,中国大陆、香港、澳门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潜力巨大,自动化水平有相当大的生长空间。

另外,从2018年全球工业机器人区域分布占比来看,占据全球前五的地区是中国、日本、美国、韩国、德国。

未标题-3.jpg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2013-2018年已连续6年排名第一。瑞士ABB集团总裁、首席执行官史毕福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考虑到中国的机器人密度仍落后于很多发达国家,中国市场仍然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预测,未来3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将保持27%以上的增速,2019年中国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将超过761亿元。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副司长罗俊杰认为,尽管今年以来,机器人产业面临压力,一些核心技术及关键技术零部件受制于人,但这恰好是机器人产业优化结构,实现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从国内看,应用领域和场景不断拓展,机器人发展势头依然强劲。

对于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发展,史毕福表示,大规模定制需求、老龄化导致的人才短缺以及对协作性自动化重要性认识的提高,机器人投资将继续在汽车等传统领域进行,特别是在新的电动汽车自动化的驱动下。他说即使制造业增速有所放缓,但机器人带来的好处仍将继续。对于传统汽车业和电子行业而言,2018年是一个较慢的周期,但食品饮料业、消费品业等轻工业的机器人使用量有所增加。他预计2019至2021年期间,全球工厂将安装160多万台新工业机器人。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数智融合,向新而行:海克斯康上海双智赋能中心盛大开幕
  • 24-03-18
  • 发展新质生产力!上海市委书记陈吉宁调研上海发那科
  • 24-03-14
  • ABB机器人携手梅特勒-托利多,共创实验室自动化新纪元!
  • 24-03-13
  • 发展新质生产力,越疆亮相央视
  • 24-03-12
  • 生产溯源“新宠” : AI智能读码器ID3000XM经典案例分享
  • 24-03-08
  • ABB发布新一轮AI战略,驱动工业AI技术创新与产业落地
  • 24-03-05
  • 德沃克OBF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下半场的王炸
  • 24-03-05
  • 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
  • 24-03-04
  • 柯马和莱昂纳多联合打造智能检测解决方案
  • 24-02-28
  • igus ReBeL产品系列新增一款由免润滑高性能工程塑料制成的仿人手
  • 24-02-23
  • ABB宣布收购Sevensense,引领新一代智能移动机器人
  • 24-02-19
  • 2024年工业机器人的五大趋势
  • 24-02-18
  • 优傲机器人报告2023财年业绩实现强劲收官
  • 24-02-05
  • 信达股份与海克斯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4-02-04
  • 特斯拉计划明年出货首批人形机器人Optimus,实用性仍是最
  • 24-01-30
  • ABB机器人助力晶泰科技打造智能自动化实验室
  • 24-01-25
  • 海克斯康入围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
  • 24-01-25
  • Inventor 助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 24-01-25
  • 移师成都,万人同聚!GTF2024第十一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聚焦大会暨展览会来了
  • 24-01-24
  • 海克斯康携手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共建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中心
  • 24-01-18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