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跨越暗夜的中国机床

近日,《老无所依的中国机床|那些被打断腰的行业》一文在业内造成了不小的影响,文章借济南铸锻所倒闭事件历数了中国机床行业颓然疲乏的一面。动情之处可叹可惋,作为国家基业,存在如此“斑斑劣迹”让人有些不忍卒读。

闻过则喜,一方面,行业弊病的凸显让我们忧虑,时刻提醒着机床人今后依然“道阻且长”;另一方面,大家对机床行业的关心也让我们感到慰藉——看来机床事业并不是无人过问的边缘产业。

再谈老厂的衰落

济南铸锻所是一家拥有63年历史的老厂,作为曾经的“七所一院”之一,济南铸锻所创造的各种第一不胜枚举,但光辉的历史也于事无补。在近年来老企业经营大多欠佳的形势下,济南铸锻所也和众多曾经辉煌的大厂一道,光环渐黯。如今很多大厂逐渐退至人们视野的边缘,偶尔传来溃败的消息让人们为之诧异,仿佛曾经的传说还在耳畔,不知不觉中,这般大厂怎么落魄至此呢?

不甚了了的人们最爱猜忌和想当然。结合国企在部分人心中僵化腐败的形象,“人才流失说”、“资产流失说”、“贪污腐败说”甚至“改革失败论”开始甚嚣尘上。实际上,上世纪末我国大力推行市场化政策,正是为了改善国企僵化的管理形式,搞活国家资产,让国企在市场的浪潮中获得内生动力,焕发生机。市场化之后,各个企业的发展自然有好有坏,这在改革之初我们就有所预见。济南铸锻所的黯然离场固然让人难以接受,但作为市场主体之一,“胜败乃兵家常事”。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国内机床行业面临暂时的难关,这既不是简单的政策扶持问题,也不是国企、央企效率不高的问题,这是包括历史遗留、政策变动、环境变化、教育机制、研发系统等在内的多方面的问题。

同时,我们还面临全球经济压力增大、发达国家抑制我国高端产业发展的问题,不论是直接的限制高端设备进口中国,还是间接的挤压国内上下游产业,发达国家的遏制对我国企业的发展都有着很大影响。内外双重的压力,不是凭借一招一式、在一朝一夕间就能逆转的,此时我们更需要刻苦、理智的精神,踏实前进。

洒下星星之火

老厂的人才不满企业制度而流失,和企业自身的管理、薪酬制度有很大关系,来去都是人才的自主选择。这些人脱离国企后建立了很多中小民企,于国企一方来说,人才流失是查改自身问题的机会,中小企业丛生创造了竞争的氛围,给自己的发展带来更多外部动力;于行业和国家来说,每一家中小企业都是一个星星之火,在追求市场利益的内在动力下,终会挣脱出优秀的、健康的企业,这些都是行业探索的希望,这是市场化的意义和成效之一。

宏观上看,虽然国企的人才流失了,实力变弱了,但分离出去的人才成立的中小民企,绝不是“土豆企业”。现在大家普遍对国产机床厂有着“遭烂”的印象,却不曾想过,这种标签化的偏见也是扼杀民族企业的重要因素,天然的歧视使国内企业失去了成长必须的用户验证过程,即使有向上的决心,也面临着用户不信任、不珍惜产品的障碍,上升空间就此堵住,只能选择继续生产低附加值的同质化产品。诚然,看上去产品同质化严重的市场确实不太漂亮,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在其中孕育着希望,孕育着一个个从小到大、自然生长的火光。只要我们放下偏见,互相鼓励,给有进取心的国内企业以机会,定会促成一批批优秀企业的成功。

快速发展的机床行业

机床行业不是用负面新闻吸引眼球的行业,而是关系到你我家国生存的重要基础行业。作为行业的一员,你我更应该全方位地看待自己所在的领域。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机床行业经历着快速的发展。1977年,我国机床行业总产值11亿元,金属加工机床产量为19.9万台[1];到2017年行业总产值为9922.8亿元,金属加工机床产量为94.9万台[2],40年间,两个指标分别增长了902倍和4倍,这是放眼世界也首屈一指的成绩。

40年来,我国的数控机床行业已经扭转了最初的落后局面。而国家大力提倡振兴装备制造业升级发展,以及发展下游战略性新兴行业,对数控机床技术的要求进一步提高,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数控机床技术的进步以及行业的升级。

在放开市场后,众多民企的奋斗也是不容忽视的。例如机床杂志社前段时间发布的“陈虎家书”的主人公陈虎,作为大连光洋总工的他,为了五轴数控机床事业远离家乡妻子,放弃高薪,在以他为代表的众多员工努力下,大连光洋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同时,业已成熟的台州模式、光洋模式、深圳东莞等地的探索,背后也是成百上千的民企的奋斗史。北京精雕在网上引起“围观”的微米级加工,上海拓璞的国内首台五轴并联机床、国内首台运载火箭整体舱段自动钻铆设备等等,都展露出民营企业昂扬向上的姿态。

国企有深厚的技术底蕴和国家支持,民企有创新创造的活力和动力。在合理的运行机制支撑下,国企和民企可以并肩发展,互相吸收借鉴,必将形成巨大的合力,共同铸造制造强国。

扶正我们的“腰板”

机床行业的“腰”正在愈合、强大。

君只见美日欧的投入,不见我国的制度优势,相比于其他发达国家历史上对机床行业的扶植,我们具有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是其他国家所不及的。全国层面的科研模式探索早已开始,随着国家整体形势的变化,计划经济时代的研发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在的发展需求,我们需要效率更高、更灵活的研发模式。2009年开始的04专项就是对政、产、学、研、用融合的创新发展模式的重要举措。国家通过研发课题对企业提供支持,经过近10年的实施,国产数控系统在功能、性能方面的差距已大幅缩小,滚珠丝杠、导轨、动力刀架等关键功能部件在精度、可靠性等关键指标上已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华中8型数控系统的推出,使日本发那科五轴联动数控系统从48万元降到22万元,沈阳机床历时5年自主研发了i5数控系统,大连光洋自主研发了数控系统、伺服电机、主轴......

“04专项”在实施过程中固然遇到很多问题,但这些问题同时也是宝贵的经验,对接下来国家政策的实施提供参考,确保今后的国家投入发挥更大的作用。

沿着这一探索路径,我们也在探索如何在市场发挥基础性配置作用下,最大限度地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在机床行业内也会逐步建立起研发、生产、应用一体的新型创新体制,实现国家与市场联动的良性发展机制。

在过去科研不足的背景下,行业出现了产品同质化的现象,对于这一现象,业内人士始终认为要积极加大研发力度、提高产品技术含量。但另一方面看,这也是每个行业必须经历的过程,“放开市场→自由竞争→同质化→淘汰弱势企业→形成优秀企业”,这是行业发展的客观规律,计算机、汽车乃至能源产业都在经历这样的历程,只是不同行业的演化速度不尽相同。目前,机床行业还处在破旧立新的磨合发展环节,指摘与责难非你我应做之事。

好制度、好格局的形成需要不断的试错与修正,机床行业的“腰”并没有被打断,而是在愈合、在强壮的过程中。我们作为从业者应该积极发挥自身的作用,把一线总结的经验教训及时向上反馈,从下到上地促进制度的建立与发展。如果一味片面地看到行业缺点,丧失信心,反而将自己和行业都置入被动的局面。

一百年前,梁启超曾说过,“凡作事,将成功之时,其困难最甚。行百里者半九十,有志当世之务者,不可不戒,不可不勉。”

眼下的难正是希望的开始,无论如何,我们不能退。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