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3D打印技术在航天事业中的优势

500)this.width=500" border=0 alt="" align=center src="http://www.mmsonline.com.cn/resupload/00000000000000000002/008001/1472010600570_1.jpg">

3D打印的技术从其诞生开始,就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其直接制造不需要模具的特性,沉重的打击了传统流水线型的工业制造业。相信假以时日,待其技术愈发成熟之时,完全可以取代现有的传统流水线的工业制造业。

而作为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高新科技之一——航天工业,也已经将发展方向与3D打印技术靠拢。众所周知,航天工业的强弱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力量的标尺。而发展航天事业也是各个国家比拼国力,争夺太空资源的必要手段!那么,3D打印技术又能够给航天技术带来些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呢?

3D打印是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它与普通打印工作原理基本相同,打印机内装有液体或粉末等“打印材料”,与电脑连接后,通过电脑控制把“打印材料”一层层叠加起来,最终把计算机上的蓝图变成实物。其最大优点就是无模具制作,由电脑蓝图直接制作实物。换句话来说,你想到的一切东西都可以用3D打印来完成!国防大学军事后勤与军事科技装备教研部教授李大光表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要研发新一代战斗机至少要花10-20年的时间,而如果借助3D打印技术及其他信息技术,最少只需3年时间就能研制出一款新战斗机。

这对于航天事业这样高消耗的工程可以带来很多的优点:

1. 节省材料,大力提高材料使用率。由于使用了无模具打印,无疑可以省去大量制作模具的材料。

2. 提高制作精度,降低制作难度。航天零件的精度要求相当之高。毫无疑问,由电脑直接控制打印的零件,精度远高于由模具生产的零件精度,而模具制作的难度也可免去。

3. 制作周期短,可迅速补充零件。减少了模具的生产,制作周期自然而然的可以减短。

4. 制作材料各部分可控。传统模具生产是,将材料注入模具,其模具内的变化难以控制,而3D打印则可控制零件打印的各个部分的材料。

对此,世界各国都已做出了自己的努力:

2014年9月底,NASA预计将完成首台成像望远镜,所有元件基本全部通过3D打印技术制造。NASA也因此成为首家尝试使用3D打印技术制造整台仪器的单位。

2014年8月31日,美国宇航局的工程师们完成了3D打印火箭喷射器的测试。

2014年10月11日,英国一个发烧友团队用3D打印技术制出了一枚火箭,他们还准备让这个世界上第一个打印出来的火箭升空。

2015年4月21日,NASA工程人员正通过利用增材制造技术制造首个全尺寸铜合金火箭发动机零件以节约成本,NASA空间技术任务部负责人表示,这是航空航天领域3D打印技术应用的新里程碑。

2015年6月22日报道,国营企业俄罗斯技术集团公司以3D打印技术制造出一架无人机样机,重3.8公斤,翼展2.4米,飞行时速可达90至100公里,续航能力1至1.5小时。

2016年4月19日,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3D打印技术研究中心。

对外宣布,经过该院和中科院空间应用中心两年多的努力,并在法国波尔多完成抛物线失重飞行试验,国内首台空间在轨3D打印机宣告研制成功。

然而,现如今,3D打印并未在航天事业中普及,为什么呢?3D打印技术在大型零部件的制作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因其内部压力的变化,可以会使零部件变形。其材料强度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打印材料的强度。这两点是3D打印技术目前所遇到的绊脚石。

国内外各个3D打印材料制造商也为其努力着。其中,我国的蓝铸3D打印金属材料制造商也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其研制的镍基合金,钴基合金等金属打印粉末,就是应用于航天科技的航天材料,其材料的进一步发展也会为我国的航天事业尽一份力!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金属3D打印厂容智三维助力航天科技集团某厂制造升级
  • 23-03-22
  • AI生成应用到草图建模,3D打印模型设计起飞了
  • 23-03-15
  • 为什么要将金属3D打印用于航空航天
  • 23-03-13
  • NASA划时代的旋转爆震火箭发动机,如何化解极端要求下的三大技术挑战?
  • 23-03-10
  • 【新突破—成功攻克薄壁复杂结构产品打印难题】 粘结剂喷射(BJ)金属3D打印应用——不锈钢球阀球芯
  • 23-03-10
  • 2022年3D打印机行业竞争分析:3D打印机产销量逐年上涨
  • 23-03-09
  • 西京医院、唐都医院...案例洞悉心血管医疗领域的3D打印应用情况
  • 23-02-23
  • 第五届深圳国际粉末冶金、硬质合金及先进陶瓷展览会
  • 23-02-23
  • 3D打印技术,是如何减少碳排放的?
  • 23-02-21
  •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刘捷一行莅临先临三维调研指导
  • 23-02-20
  • 2023TCT亚洲展:全面开放选位,2月1日赶快锁定您的席位!
  • 23-02-01
  • 【倒计时2天】2023 TCT亚洲展,展位选位在即!
  • 23-01-10
  • 国际金属加工网2023新年特刊:中国新发展 世界新机遇
  • 23-01-04
  • 2022年国内3D打印领域被广泛关注的十大重要事件
  • 22-12-29
  • 第五届深圳国际粉末冶金、硬质合金及先进陶瓷展览会
  • 22-12-28
  • 3D打印在药物制剂开发和生产中的应用和优势,德国默克与三迭纪联合署名文章
  • 22-12-28
  • C919大型客机背后用到的3D打印技术
  • 22-12-21
  • igus新型蓝色激光烧结材料提升食品安全性
  • 22-12-16
  • 西门子助力增材制造加速绿色发展
  • 22-12-15
  • 铂力特助力传统压铸模具制造用户创新发展
  • 22-12-09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