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数控刀具编程可提升刀具品质

  【编者按】在数控刀路的编程之后,为了提前效验此程序是否能够准确无误地运行在机床上,预先了解和避免刀具同机床及工夹量具的碰撞,一些刀路的仿真技术和相应的软件,也越来越多地被普遍使用中。这种仿真技术我们称之为“几何仿真”。


  近20年以来我国企业CAX技术不断发展,其中计算机辅助加工(或称计算机辅助编程)软件越来越多地进入了各个加工制造企业,用于代替手工编程,直接驱动机床数控系统;对从最简单的两轴半到5轴,甚至是更多轴的控制加工,已经逐渐不再成为一个技术难题。同时,在数控刀路的编程之后,为了提前效验此程序是否能够准确无误地运行在机床上,预先了解和避免刀具同机床及工夹量具的碰撞,一些刀路的仿真技术和相应的软件,也越来越多地被普遍使用中。这种仿真技术我们称之为“几何仿真”。
  但是现在更多高端的诸如航空航天加工制造企业的编程工程师们,已经不在局限于仅仅得到在电脑的屏幕上看到刀路运行的轨迹,来防止任何有可能出现的干涉和碰撞迹象这一“表面”结果了。他们开始关注在一个零件尚未加工之前,从其加工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的受力、温升和变形,从刀具有可能产生振动甚至破损的现象,从机床的振动可能对加工的影响等方面,事先得出一些定性或者定量的分析结果,来指导和调整加工的数控程序,以达到更好的加工表面质量、更快的加工效率以及更小的零件变形。总而言之,希望用更强大的仿真技术手段,得到更优质的被加工零件,这种仿真技术被称之为“物理仿真”。
  我们知道,机械零件的加工,被加工材料从弹性变形到塑性变形的物理过程中,会释放出热量并产生作用力,这种物理上的变化是无法用肉眼观察到,因此也无法判断对被加工零件质量产生什么影响。为了得到这些变化的数据,以往的一种方法是在机床上各个部位加装各种传感器,用来测量出这些数值(如温度、受力和振动频率等),进而“人工”调整数控加工工艺和程序,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但是传感器的安装是非常精密的工作,稍有偏差将带来测量数据上的不准确性和一定的离散性。
  那么如何利用非接触式的方式以得到(或测量到),并且通过计算机分析的方法来得到数据以指导加工过程美国ThirdWaveSystem公司开发了一款AdvantEdgeProductionModule的软件,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AdvantEdgeProductionModule(以下简称PM)将CAD/CAM、加工动态仿真技术以及工件/刀具的物理材料特性集成在一起,在这个被称之为“将改变游戏规则”的软件中对数控加工程序的切削机理做分析,以达到最大化提升加工性能、缩短加工周期、提高加工质量的目的。
  客户在使用这个解决方案时,首先对机床进行设置,包括数控系统及代码形式、是否是5轴加工、坐标系统、主轴转速和进给速率、主轴的功率和扭矩等,然后输入加工刀具,包括刀具类型、几何尺寸、刀损模型等参数;最后定义或导入被加工零件,包括零件的尺寸或直接读入STEP/STL模型、工件的材料等。一旦定义结束,用户就可以启动软件的分析引擎,在短短几秒钟时间内,屏幕上就会显示出针对特定工件加工的分析数据。这些数据是以文本或坐标图的形式提交的。在坐标图中,横轴(X)是此段程序经历的时间,而纵轴(Y)是选择的不同结果的体现,例如受力、温升、功率、主轴或进给速率等。
  横轴为时间,纵轴为切向力,程序运行的时间为486.9s,刀具所承受的最大切向力为416.78N。同时还可以看到,刀具在整个加工过程中的受力是不均匀的,受力小时证明切削力不足,受力大时(尖峰值)有可能会造成刀头的破损。为了减少刀具破损的可能性,要降低刀具的受力;同时为了提升加工效率,又要加大刀具的受力,我们把刀具的受力范围限定在某一个范围,最大值为375N,然后再用PM软件运行一次上面的分析,便得出优化后的结果。
  国内某著名航天企业在使用PM后,通过比较优化前后的程序(实际加工),加工时间缩短了20%~25%,加工粗糙度及变形量从优化前的0.19mm到优化后的0.10mm,达到了原有的优化要求。而另一家位于深圳的家电企业,在使用PM软件优化数控程序后,其加工时间减少了41.74%,并通过优化减少了大量的空走刀。用户得出的初步结论是:PM软件“对大型开槽/腔体及外轮廓多层次铣削有较大改善,对加工轨迹/深度参数进行调整,以能达到节省时间、改善品质的效果”。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伊斯卡技术文章LOGIQUICK:重返钻削领域
  • 25-05-14
  • 马扎克中国 | 2025宁波机床模具展
  • 25-05-14
  • 数控机床精度检测与性能评估解决方案 - API无线球杆仪的高效应用
  • 25-05-13
  • 第十七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CIMES 2026):机床行业年度盛会,即将盛大开启!
  • 25-05-13
  • 从立嘉看见未来制造——第25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5月之约'荣耀启幕
  • 25-05-12
  • 活动预告 | 马扎克CIMT2025回顾展
  • 25-05-09
  • Valley Tool Inc. 借助ANCA技术实现超30%的效率提升
  • 25-05-09
  • KORLOY DINE高耐大因CIMT2025展会回顾
  • 25-05-09
  • 展会预告 株钻公司诚邀您5月13日相聚第25届重庆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览会
  • 25-05-09
  • 山高通过扩展丝锥产品组合提高螺纹加工生产率
  • 25-05-08
  • 【新闻】双星辉映 智启未来 | 魏因加特纳中国喜迎太仓贸易公司四周年暨北京代表处八载辉煌
  • 25-05-08
  • 埃马克CLC 200:重新定义现代齿轮制造的效率与精度
  • 25-05-08
  • 瓦尔特全新TS螺纹车削系统搭配金虎刀片材质
  • 25-05-08
  • 马扎克中国 | 2025厦门机床展
  • 25-05-08
  • 【CIMT视频集锦】CIMT魏因加特纳展会直播回顾10集 CIMT2025 Live show Videos
  • 25-05-06
  • 「对话雄克」第4期 | 创新驱动发展:科技与人才战略
  • 25-05-06
  • 【完美收官】Zimmer Group 在 CIMT 2025
  • 25-04-30
  • 【完美谢幕】魏因加特纳精彩亮相CIMT2025,重塑车铣复合加工技术新标杆
  • 25-04-30
  • 千亿机床巨头倒下了,卖出白菜价!
  • 25-04-29
  • CIMT2025 对话企业家 共探数智制造新未来
  • 25-04-28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