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我国未来双层高铁动车组研制正在进行,原来长这样!

说起中国高铁,令世界瞩目、国人骄傲,不仅是高铁的基建实力世界无敌,动车组的制造技术也世界领先。可是,我国动车组还有一个遗憾,至今还没有真正的双层高铁动车组。

不过,近日我国未来双层高铁动车组概念模型车,这意味着我国双层高铁动车组这一空白可能很快将被填补。

微信图片_20190221085715.jpg

▲双层列车

说起双层列车,很多朋友并不陌生。我国的双层火车起步于1960年代,很多人见过甚至乘坐过这种双层普速列车。双层列车的载客量比单层列车要高出许多,因此,在客流量比较大的线路上受到很多乘客的喜爱。

近年来,中国高铁技术迅速发展,和谐号、复兴号各式各样的动车组列车高速飞驰。但很可惜的是,这些动车组都是单层的,至今我国都还没有双层的动车组。

微信图片_20190221085719.jpg

▲法国TGV Duplex

从全球范围看,双层高铁动车组其实已经发展了很多年,目前大约发展到了第三代和第四代,在传统的高铁强国,这项技术已经比较成熟了。

例如,法国的TGV Duplex (SNCF TGV Duplex)动车组,经历了长时间的运行和多次改进,能提升50%客运量,持续运行时速能达到320km/h,堪称双层高铁动车组的王者。

微信图片_20190221085722.jpg

▲日本新干线E4系列车

日本20年前就有了双层的高铁动车组。新干线E4系列车于1997 年就上线运行,时速 240公里 ,有16节车厢、定员1634人,是世界载客最多的高速车辆。我国目前16节长编组的“复兴号”动车组,每列定员为1193人。春节前刚刚发布的17节超长编组“复兴号”动车组,每列定员为1283人。

微信图片_20190221085726.jpg

▲CRH2E双层卧铺动车组

2017年以来,中国高铁CRH2E双层卧铺动车组上线,从外观上看,双层卧铺动车组有上下两排车窗,很多朋友以为中国有了自己的双层高铁动车组。那么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微信图片_20190221085729.jpg

▲CRH2E双层卧铺动车组

其实,CRH2E双层卧铺动车组尽管从外面看是上下两排窗户,其实车厢内部还是一层的,并没有分割成两层,只是纵向安装了双层的卧铺,全列总定员是880人(相比CRH2E横向卧铺版运力增加了37%)。很明显,CRH2E双层卧铺动车组还是单层动车组,而不是真正的双层列车。

春节刚过,很多朋友对抢购火车票一定还记忆犹新。为了增加运力,铁路部门每到春运期间都要增开不少列车,其中,一些平日的8节短编组也变成了16节的大编组。但是,车票仍然十分紧张。

近日,中国未来双层高铁动车组终于横空出世。

微信图片_20190221085733.jpg

▲中科院双层动车组概念模型

前几天,由中国科学院研制的中国未来双层高铁动车组概念模型。大家一起看一下。

微信图片_20190221085736.jpg

▲中科院双层动车组概念模型

由中国科学院研制的中国未来双层高铁动车组概念模型尽管目前还没有样车,但概念设计看起来还不错,保留了和谐号、复兴号的流线型设计。特别是上下双层车窗的设计十分气派,从车窗看进去确实是真正的双层车厢。

中国双层高铁动车组概念模型

精彩视频 点击观看

▼▼▼

如果说中科院的双层动车组只是概念模型,那么还有一个更好的消息。

中车株机公司现在正在研制双层动车组,而且研制进度要比中科院的快很多,已经制造出了全尺寸的样品车。中车的这种双层动车组最大载客量能达到1708人,最高时速能达到250公里。这两个指标都比日本新干线E4系列车的时速 240公里 、定员1634人高出一些。

微信图片_20190221085741.jpg

▲中车株机双层动车组

中车株机公司的双层动车组样车和中科院的双层动车组概念模型陆续闪亮登场,看来,中国的双层高铁动车组正在渐行渐近。

当然,中国的双层高铁动车组要想从实验车真正驶上高铁线,还有一段距离,也还需要一定时间和技术的积累。超级建筑分析,还要在经济性、安全性和通过性等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微信图片_20190221085744.jpg

▲中科院双层动车组概念模型

经济性:双层动车组能比单层动车组提升30%至50%的载客量,但车厢的制造成本也更高,乘客的换乘时间也更长,需要通过优化设计来提升经济性。

安全性:双层动车组的重心高,高速运行的安全性成为关键,这个问题法国和日本等老牌高铁强国已较好地解决,我国还处于探索阶段。

通过性:双层动车组的车身比单层高,可能会受到既有高铁线路接触网、跨线桥和隧道设施的限制,需要在保证舒适度的同时尽量降低高度。

当然,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中国想干,就一定能成。

双层高铁动车组即将到来,让我们一起为中国高铁加油吧!


(世界轨道交通资讯网)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