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壳牌中国集团主席林浩光:共同应对能源“不确定区域”?

天然气是各国应对能源需求增长、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最快速、最经济的方式。正因如此,壳牌在中国的战略重点之一就是与合作伙伴联手,通过国内和海外项目向中国供应更多、更清洁的能源——天然气

东京电力中断、中东局势紧张……近期全球大事引发了人们对于未来能源不确定性的担忧:世界应当如何满足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读到这些新闻头条时,我们面前展现出未来能源的严酷趋势。能源价格的节节攀升与此不无关系。

每一秒,世界上就有五个婴儿诞生。照这种增长速度,全球人口将从现在的70亿上升到2050年的90亿。这相当于又增添了一个中国和一个印度。人们对食品、水以及能源的基本需求还必须得到满足。

与此同时,全世界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口正在脱贫。他们头一回购买冰箱、电脑、汽车。这些高档消费品对他们的祖辈与父辈而言曾是遥不可及的。

这些趋势的结果显而易见:能源需求与环境压力同时显著增加。如果不改变现行的能源消费方式,本世纪中叶的全球能源需求预计将多出两倍;许多科学家还指出,要想避免对全球气候带来严重危害,就必须在2050年之前将二氧化碳减排量减半。

将来几十年,我们当然会用创新方法提高汽车、居家乃至工厂的能效。科技也将帮我们开发出新的能源。但所有这些进步,可能仍无法满足猛增的能源需求。壳牌能源远景规划团队认为,到本世纪中叶,全球能源或将出现巨大供需缺口——数量可能相当于2000年全球能源行业的规模。

要弥合这一缺口,就必须大幅提高能源产量、不遗余力地降低能耗,或者二者兼备。但恰恰由于人们对如何达成目标尚不明确,“不确定区域”正在形成。它既可能带来艰巨的困难,也可能意味着难得的机会,这取决于全世界如何响应。

要想让未来能源充满希望,有很多事情值得我们去做。其中有两点非常关键:一要更理性地选择能源形式;二要用更智慧的方式提高能效。

我们可以从电力部门入手:为了满足照明、供暖、制冷或工厂运营的巨大用电需求,应当选择合适的燃料。今后20年里,世界用电需求预计增长75%。目前,许多国家还严重依赖燃煤发电,这占全球发电量的40%。中国及其他一些地区的燃煤发电比例高达80%。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燃煤发电都带来很大的环境挑战。如今美国电力部门8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因燃煤产生的,在欧洲和印度,这一比例也达到了约70%。

提升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比例会有助益。但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的近期报告,尽管可再生能源发展迅速,但到2050年,它们占全球能源总供给的比例也仅达到约30%。

改用天然气发电会带来显著的减排效果。燃气电厂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燃煤电厂低50%至70%。燃气电厂所需成本更省,建造周期更快,而且启停更加方便,可为太阳能与风能的“调峰”需要给予理想支持。

简而言之,天然气是各国应对能源需求增长、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最快速、最经济的方式。正因如此,壳牌在中国的战略重点之一就是与合作伙伴联手,通过国内和海外项目向中国供应更多、更清洁的能源——天然气。

但增加清洁能源供应只是解决方案的一方面。全球还要致力于更高效地利用能源。我们可以从城市开始做起。到2050年,世界人口居住在城市的比例将从目前的50%上升至75%。

据联合国人居署估计,在今后30年里,全球每星期必须新建一座百万人口的城市,才能住得下日益膨胀的城市人口。鉴于80%的二氧化碳排放来自城市,未来城市如何规划设计至关重要。

规模更小、人口更密集、设计更紧凑的城市通常能效更高。对公交、垃圾和水处理系统等的合理综合规划,有助于提高效率,降低排放。

壳牌近期针对20个发达经济体所作的一项研究发现,与欧洲相比,美国人驾车的行驶里程与耗油量分别是前者的两倍和三倍。这可能与美国许多城市的无序规划以及当地相对较低的燃油价格有关,从而导致了人们根深蒂固的能源浪费行为。

同样,政府提供的巨额能源补贴可能在纵容能源浪费。近期的一项研究发现,假设每年削减3,000亿美元的燃油补贴,节省的能源相当于满足日本、韩国乃至新西兰三国的需求。

理性选择能源、提高能源效率,时不我待。行动缓慢只会给未来的世界能源带来更大动荡和更多不确定性,近期事件就是证明。我们不要只盯着今天的头条新闻,而必须放眼未来,为塑造更好的能源远景而努力。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