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车坛“诺奖”见证汽车工业科技进步

【编者按】2015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在上海颁奖。据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专家委员会主任徐兴尧介绍,今年获奖项目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优于往年,科技创新成果趋向新能源化和核心技术化。这代表着中国汽车工业科技水平更上一层楼。


近日,面向中国汽车工业惟一的科学技术奖,被誉为中国汽车界“诺贝尔奖”的2015年度“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在上海颁奖。本届榜单中,共有58个项目获奖,其中,长城汽车、盛瑞传动、北汽新能源、一汽模具、北京理工大学申报的5项科技成果获得科学技术一等奖,清华大学申报的“电动汽车制动能量回收系统节能安全关键技术及多车型应用”项目获技术发明一等奖。据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专家委员会主任徐兴尧介绍,今年获奖项目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优于往年,科技创新成果趋向新能源化和核心技术化。

■科技创新成果量质齐升

徐兴尧透露,今年申报奖项数量再创新高,申报数量达到145项,合格数量达到139项,比去年增加了9.4%,获奖的科技成果也比去年增加了5个。他说:“随着国内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以及车企和科研院所对研发力量的投入增加,我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的步伐正在加快,科学技术奖见证了这一过程。”

与此同时,质量提升也大有进步。“原来靠发动机改造或车身设计等突破就能获奖的时代不存在了。以发动机为例,升功率可以达到60~70kW的发动机,在以前就算先进技术,而现在随着国内自主研发水平的不断提升,同样水平只能获得二等奖。”徐兴尧说。

另外,创新成果也紧跟行业发展趋势。从今年的获奖榜单中不难看出,新能源、轻量化、节能减排、智能制造、核心零部件和整车集成能力,成为国内车企及科研院所主攻方向。

■向新能源与核心技术倾斜

和往年相比,本届科学技术奖的新能源与核心零部件的获奖比例和等级均有所提升,在6项获得一等奖的科技创新成果中,新能源与核心零部件就占了4个席位。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许迎光表示,我国汽车工业发展到现阶段,车企对新能源与核心零部件的认识正在加深。另外,从促进中国汽车工业科技进步的角度来说,专家也更关注这类科技创新成果,这也是新能源与核心零部件获奖比例提升的重要原因。

许迎光说:“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一直鼓励和支持的国家战略,成果在今年集中呈现,实际上得益于我国汽车工业更早之前埋下的‘种子’。”徐兴尧也指出:“汽车产业对核心零部件的投入甚至更早,尤其在中国发展零部件艰难的情况下,今年获奖的盛瑞8AT项目更是值得尊敬,他们用近10年的坚守换来了今天的成果,是中国汽车工业的又一突破。”

■期待科技创新成果更大突破

许迎光表示,放眼全球汽车工业,与汽车工业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零部件方面的差距,要远远大于整车方面的差距。汽车工业发展到现在,核心技术已不再被整车厂垄断,随着汽车产业向更精细、更深化方向发展,不同领域的核心技术在国际上已经逐步转移到零部件供应商手中。一些研发做得更加深入、更加细致的零部件供应商,独立开发能力已经超过整车厂,甚至一些强势零部件供应商已经开始引领整车厂。“而在国内,迈向更高阶段的零部件供应商还没有出现。体制上的合作难题,以及‘不甘心当配角’的思想,导致一部分零部件企业纷纷进军整车领域,精力和投入过于分散。”许迎光介绍,如果能够发挥各自专长并联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将现在的竞争变为合作,我国汽车工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也就能得以形成。“这一切都需要人来实现。”徐兴尧指出,这正是科学技术奖设立人才奖的初衷。

主管人才奖评审的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明武表示,从历届获奖的人才来源看,目前我国的优秀人才主要还是来自于汽车大集团和科研院所,而小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人才申报比例偏低。一方面是因为大集团和科研院所的基础实力比较雄厚,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小企业和零部件企业的平台偏小造成的。“我们评审专家团主观上更愿意看到小企业和零部件企业能够积极申报,这样我国汽车工业的基础才会更牢固。”王明武说。

不管怎样,随着我国汽车工业整体技术的进步,以及行业不断的努力。未来会产生更多的科技进步奖项。中国汽车工业科学技术奖也将不断见证中国汽车工业科技发展历程,相信通过一代代汽车人的努力,未来的科学技术奖不仅是国内的“诺奖”,还将会成为世界汽车工业的“诺奖”。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