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塑料模具材料的研制与应用

  我国塑料工业迅速发展,对塑料模具材料(主要是钢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并对钢的质量和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用户使用的塑料模具钢有国产的,也有进口的,年消耗量很大。近十几年来,国内许多单位在研制新型塑料模具钢、提高冶金质量、优化热处理工艺、提高模具寿命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用户提供了很多质优价廉的塑料模具钢,获得了明显的技术经济效益。

  塑料模具钢的开发研制有两种方式:

  (1)根据钢的合金化成分设计原理并结合我国资源与冶金技术的实情,研制高性能、长寿命、尽量少用贵重合金元素的新钢种。

  (2)引进国外一些性能优良的钢种,进行国产化研制,以取代价格昂贵的进口钢材。

  本文系统地介绍我国塑料模具材料的研制与应用概况,以便进一步推广应用。

  2塑料模具材料概述

  2.1塑料模具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1)模具钢

  (2)有色合金导热性好,制模容易,成本低。可选用国家标准中有关铸造或锻造的铜基、铝基、锌基合金。

  (3)钢结硬质合金以合金钢粉末作粘结相,以金属碳化物(WC,TiC)作硬质相,直接模压及烧结成为模具型腔。它可热处理,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和一定的韧性,但表面抛光有限,用于以玻璃纤维为填料的增强塑料模具,但价格较贵,可按国家标准“GB/T10417—89碳化钨钢结硬质合金”选用,非标准牌号可从文献[1,2]中选用。

  (4)镍基合金非常耐蚀耐磨,但是价格昂贵。可按国家标准“GB/T15007—94耐蚀合金牌号”选用。

  2.2塑料模具钢的性能要求

  (1)材料高度纯洁,组织均匀致密,无网状及带状碳化物,无孔洞疏松及白点等缺陷。

  (2)应具有良好的热加工工艺性能,热处理变形少,尺寸稳定性好。

  (3)淬透性高,热处理后应具有高的强韧性、高的硬度和耐磨性,等向性能好。

  (4)在硬化状态下应具有良好的镜面抛光性(成型面表面粗糙度Ra≤0.100μm)及花纹图案蚀刻性。这2种特性主要取决于钢的硬度、纯净度、晶粒度、夹杂物形态、组织致密性和均匀性等因素。其中高的硬度及细的晶粒,均有利于镜面抛光。

  (5)预硬后应具有良好的切削加工性。

  (6)应具有良好的耐氟氯腐蚀性和一定的耐热性。

  2.3我国塑料模具钢的应用与市场概况

  目前大量应用的预硬化钢,是在钢厂预先热处理到一定的硬度供货的钢材。其中易切削钢预硬硬度为35~50HRC,一般切削钢预硬硬度为28~35HRC,然后由用户直接作切削加工成型,不再淬火,因而可有效地避免模具淬火变形开裂,并能缩短制模周期、节约能源和降低生产成本。

  据有关信息报道,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关键的大型、精密、复杂、长寿命的模具(例如56cm以上的彩色电视机壳体塑料模具)要依靠进口[3]。根据不完全统计,仅珠江三角洲近百间塑胶模具厂(包括中外合资厂),每年从国外进口高级塑胶模具钢多达3000~5000t,其价格高达5.8~6万元/t[4]。因此,为适应市场需求,必须大量生产应用面广的优质塑料模具钢,以物美价廉来提高市场竞争力,逐步以国产钢材取代价格昂贵的进口钢材。

  2.4易切削预硬化塑料模具钢的类型和特性

  为了改善钢的被切削性,可向钢中添加易切削元素,形成易切削相。常用的有:

  (1)S系易切削钢在含S钢中加适量的Mn(Mn/S≥4),由于形成较多的低强度MnS夹杂,破坏钢的基体连续性,并降低刀具与材料间的摩擦系数,所以其切削性能优良,但使钢的横向力学性能下降[5,6]。

  (2)Ca系易切削钢钢在熔炼脱氧时,加入微量的Ca,通过改变氧化物、硫化物夹杂物的性态来改善钢的切削性。该钢较纯净,对力学性能没有不利的影响[6]。

  (3)Ca-S复合系易切削钢在含S钢中加适量的Ca,可对MnS形态进行变质处理,使其由长条状变为纺锤状并均匀分布,改善了钢的等向性能并易于切削。研究表明:这些纺锤状的(Mn,Ca)S夹杂基本不影响钢的镜面抛光性,其原因可能是(Mn,Ca)S相在磨削和抛光过程中起“固体润滑剂”作用的结果[7,8]。

  (4)Re-S复合系易切削钢钢中加入适量的Re能使钢净化及细化组织,并对硫化物夹杂有变质作用,使MnS转变成球状分布的稀土硫化物、稀土氧硫化物以及纺锤状的(Re,Mn)S夹杂物,使钢易于切削,并改善钢的横向力学性能[6]。

  (5)Re-Ca-S复合系易切削钢由于Ca、Re的变性作用,钢中生成球状或纺锤状的(Mn,Ca)S-Re2S3夹杂物并均匀分布,使钢具有优良的切削加工性和镜面抛光性,并显著改善钢的横向力学性能。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