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解析:日本模具企业采购两种重要战略

  日本企业的海外生产基地(以亚洲为主)应该怎样采购模具?这是一个虽老尤新的话题。尤其是在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的中国,这个问题更加令人头疼。

  在中国拥有工厂的模具用户出于各种原因,不得不提高在当地的采购率,所以希望模具厂商也能进入当地。但是,模具厂商大多为小企业,资金、人员都无法满足需求,而且模具还有与设备产业相关的一面,即使中国的人工费低于日本,模具厂商的获益也赶不上模具用户(产品厂商和部件厂商)。其他的原因还有很多,对于模具厂商来说,条件比产品厂商和部件厂商更为不利。

  于是,模具用户开始从中资的当地模具厂商采购模具,对当地厂商的评价各有不同。笔者最近采访的一位经营者已经基本放弃了从中国当地厂商的采购。也有企业的经营者认为中国厂商非常值得期待(该厂商预定扩大在中国的生产基地)。

  截然相反的评价源于模具用户对质量要求的差别。政策研究大学院大学教授桥本久义粗略地估计,中国模具厂商的产品与日资模具厂商相比是“1/3的成本,1/2的质量”。也就是说,根据质量要求的不同,一部分用户会满足于“1/3的成本,1/2的质量”,另一部分则不会。能否满足“1/2的质量”虽然是关键,但是只要有技术,这应该不构成问题,重要的是区别使用。

  因此桥本认为,对于那些无法满足的需求,即使是出自中国市场,也会流向日本(来购买日本制造模具),但日本的模具厂商却没有那么乐观。这是因为,进入中国的模具用户出现了内制模具的趋势。

  日本模具工业会常务理事中里荣在近期模具用户内制模具的趋势中“感到了从未有过的需认真对待的程度”。模具用户自己制造的原因很单纯:日本模具厂商不去中国,中国的当地模具厂商又不能完全依靠,那就只有自己造了。

  对此,国际模协秘书长罗百辉认为,内制模具并不是每个企业都能采用的战略。这是因为,通过上世纪1990年代的裁员,很多企业都失去了用于模具内制模具的人员、设备和技术。对于制造业企业来说,内制模具虽然好,但坚持下去却非常困难。而且模具的忙闲波动很大,无法直接带来利润。只有做好了这种准备的企业,才能采用内制模具的战略,而且无法确保成功。看来,海外基地的模具采购今后仍将是重要的话题。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