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2009年中国工业四大猜想

  猜想一: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起始于美国的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很快就出现了多米诺骨牌效应。当美国、欧洲和日本三大经济体同步出现了经济衰退的时候,当国际原油期货价格从接近每桶150美元跌破每桶40美元的时候,人们开始形成这样一个共识:此次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是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金融危机。
  
  应该对这次金融危机作出怎样的形势判断?可以用这样三句话来概括:一是像1929年大崩盘之后,引发了10年大萧条那样的历史悲剧,在今天重演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二是中国最有可能提前走出金融危机的阴影。三是最冷的时候还没有过去,今年是中国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发展最困难一年。
  
  猜想二:4万亿元投资,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
  
  总的来看,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工业的影响,可以概括为“5个蔓延”,即从国际市场向国内市场蔓延,从中小企业向大型企业蔓延,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蔓延,从终端产品市场向原材料市场蔓延,从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蔓延。而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走势,很有可能呈U型,也就是说,在底部盘整的时间比较长。
  
  在这样的形势下,国家推出的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点燃了冬天里的“一把火”。2009年国务院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两大规划:一是扩大内需的十条规划,二是包括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十个重要产业的振兴规划。4万亿元经济刺激方案,对保增长而言,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想三:扩内需,工业品下乡全面开花?
  
  扩大国内需求,最大的潜力在农村,最好的途径是工业品下乡。
首当其冲的是农机下乡。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大规模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补贴范围覆盖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
  
  其次是家电下乡打开了工业品下乡的突破口,使家电下乡升级为工业品下乡成为可能。
今年2月1日起推广到全国的家电下乡,已经在现有补贴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的基础上,扩大到摩托车、电脑、热水器、空调。
  
  第三是汽车下乡。刚刚出台的汽车振兴规划,明确规定“从2009年3月1日至12月31日,国家安排50亿元对农民报废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换购轻型载货车以及购买1.3升以下排量的微型客车,给予一次性财政补贴”。
  
  猜想四:双管齐下,发放1万亿元消费券?
  
  有数据显示,从1979年到2007年,中国GDP年均增长9.8%,而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只有7.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只有7.1%,均低于GDP的增幅,结果造成居民收入占国民总收入的比重持续下降,压抑了城乡居民的消费意愿,使我国的消费率从2000年的62.3%下降到2007年的48.8%。而扩内需的一个关键,是增加居民收入,提高消费能力。所以,在推进工业品下乡的同时,可以考虑双管齐下,向农村2亿多户家庭发放1万亿元消费券,让包括农民工在内的9亿多农民,不但有消费愿望,而且有消费能力。至于增加城市居民收入,可以考虑采纳专家建议,把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提高到每月5000元。
  
  2009年,很有可能是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元年。宏观调控政策,很有可能从“一保”向“双保”转变———既保增长,又保转变经济发展模式。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就认识到了依赖出口和投资拉动经济发展的传统模式存在难以为继的巨大缺陷,当时就提出了扩大内需的发展战略。这次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标志着中国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关键期已经到来。显而易见,内需式战略转型,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对政府来说,一个重要的内容是,完善城镇居民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在内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例如实现农民工社会保障的全国统筹。对企业而言,转型无疑是一种战略,不但考验企业的生存智慧,而且考验企业的成长智慧。
  
  总的来看,2009年中国工业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一是着力保增长,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挑战,落实中央各项政策措施,立足扩大内需促进工业平稳较快增长,确保2009年工业增加值实现12%左右的增速;二是着力调结构,推进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加快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把技术改造放在工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促进工业内涵式发展;三是着力促融合,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加强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支持重点产业发展,调整优化产业结构。
  
  因为拥有一个庞大的内需市场,所以中国经济是很容易前行的,中国是最有希望引领全球走出经济衰退的国家。而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也许才万里长征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今后的任务更艰巨,更光荣,更伟大。毫无疑问,经过金融危机这个寒冷的冬天,全球的工业文明和商业文明都将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开创一个新的时代。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