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传统的建模方式和无法实现复杂几何形状的制造工艺,制约着热交换器设计与效率的突破,而面向增材制造的高性能复杂几何结构,以及高强度铝合金3D打印材料,为热交换器设计的突破带来了新的可能性。[阅读全文]
中国航空报讯:荷兰Brightlands材料中心开发了具有自感知功能的3D打印复合材料零件,这种自感知材料为监视航空航天、建筑和医疗保健等领域的关键结构状态创造了条件。[阅读全文]
金属 3D 打印如今不是新鲜事。新鲜的是能够将金属 3D 打印部署为可扩展的模块化解决方案、整合到现有制造工艺中并提供稳定一致的结果。整合后的金属增材制造系统的成本效益将显著高于通常的金属打印方案,整个生产流程的效率影响了70%以上的零件成本。 随着产业应用的深入,在实际生产中,把金属3D打印与传统金属加工生产整合起来,显得越来越专...[阅读全文]
“作为一种零部件制造新技术,3D打印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部分零部件制造的效率和精度,降低成本,其技术本身仍在不断发展之中。”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说,这一新技术再度升温,也是解决当前零部件供应链“保供”难题的有益探索。[阅读全文]
谈到3D打印随形冷却模具的价值时,通常会围绕着随形冷却模具注塑周期的改变和注塑质量的提升进行评估。整体来说,随形冷却水路在注塑生产过程中带来更均匀的冷却,缩短循环时间并提高冷却效率,带来更好的零件质量。[阅读全文]
作为3D打印技术最早应用的航空航天与国防 (Ad)行业 ,其应用历史可以追溯到1989年。经过三十年的发展,增材制造AM应用市场的逐步增长,主要推动者包括GE,空客,波音,赛峰和GKN等,他们已经确定了3D打印在A&D领域带来的价值:[阅读全文]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些新型的打印技术逐渐走向大众的视野。和造纸行业以及传统印刷不同的是,3D打印的效果更加逼真,材料更加多样。去看看新型的科技材料有哪些。[阅读全文]
近年来,3D打印成为很多企业探讨未来节省成本的制造方式,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如汽车零部件、计算机零部件等。[阅读全文]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各行各业、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铸造及压铸产业也不能幸免。疫情对铸造产业链将带来哪些影响?对汽车工业将产生哪些影响?全球汽车零部件供应链是否因此发生改变?未来行业发展何去何从?铸造企业应该如何在危机中化危为机寻找出路?[阅读全文]
在展会期间我们将邀请国内外政府机构, 资深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并作专题报告, 展览会期间各企业也可申请举办高级研讨会暨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高规格技术交流将吸引众多来自众多专业人士,将为中外先进技术、设备、经验的交流提供不可替代的契机。(论坛赞助单位,详情请咨询组委会)[阅读全文]
共 735 条 计 74 页 当前显示第 121-130 条 973111213 141516171819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