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谈谈“中国制造2025”诞生的两个历史背景

一、制造文明是强国之根 很重要,为什么

农业文明促进了群居生活,并最终形成国家,如果把农业当作整个人类进化史的开国元勋,那么工业给个“中兴之主”也不为过。

所谓制造业就是工业,是指对制造资源(物料、能源、设备、工具、资金、技术、信息和人力等),按照市场要求,通过制造过程,转化为可供人们使用和利用的大型工具、工业品与生活消费产品的行业,人类的工业发展史曾经发生过三次跳跃,人们把它分别叫做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

话说这三次工业革命,极大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反正我们没见过,是不是这回事,我想我们应该以敬畏的心态了解它,迄今为止,人类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绝大多数是工业革命以来创造的。在工业革命之前,地球上的自然物质大多是潜在的财富,如果没有工业,自然之物是无用的,可称为处于游离状态,说白了工业的本质就是将无用的物质转化为有用的物质,然而三次工业革命到底发生了什么?竟然在很多学术界朋友之间出现“拜工业革命者”,再加上这段时间的“人机大战”,人类谈论工业革命又来新高潮,让我们从工业革命小时候说起吧!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纪60年代

a、17世纪中叶英国完成资产阶级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在政治上进一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b、英国的圈地运动(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农民份地共有地,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限制或取消原有的共同耕地权和畜牧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满足资本主义经济所需的自由主义劳动力;

c、工厂手工业(工厂手工业是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的出现积累了大批具有劳动经验的工人,为机器的发展及应用创造了条件;

d、科学技术的兴起,牛顿等大批科学家的诞生;

上述四个条件发生合成反应最终的结果是:蒸汽机、飞梭、珍妮纺纱机、拖拉机、缝纫机等,最主要就是出现工厂,最终产生连锁反应,工业革命的面纱终于揭开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大大密切加强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改变了世界的面貌,最终确立了资产阶级对世界的统治地位,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的英国,很快成为世界霸主。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期

19世纪,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进展,1870年以后,由此产生的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次不穷,并被应用于各种工业生产领域,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蓬勃兴起,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a、第二次工业革命以电器的广泛应用最为显著;

1866年,德国人西门子制成了发电机;

电器开始用于代替机器,成为补充和取代以蒸汽机为动力的新能源。随后,电灯、电车、电影放映机相继问世,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b、内燃机的出现;

80年代德国人卡尔·弗里特立奇·本茨等人成功地制造出由内燃机驱动的汽车,内燃汽车、远洋轮船飞机等也得到了迅速发展。内燃机的发明,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生产。

c、19世纪70年代,美国人贝尔发明了电话,90年代意大利人可尼试验无线电报取得了成功,都为迅速传递信息提供了方便。世界各国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生产力飞跃发展,使社会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形成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资本主义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

第三次工革命:20世纪中期

a、以原子能技术、航天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为代表,还包括人工合成材料、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工程等高新技

b、自动化技术的产生;

此时工业自动化生产成为迫切需求,以下是工业自动化的发展:

第一阶段:20世纪40年代-60年代初期;

生产需求;需求动力:市场竞争,资源利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

量,适应批量生产需求。

主要特点:此阶段主要为单机自动化阶段,各种单及自动化设备出现,并不断扩大应用和向纵深方向发展。

典型成果和产品:硬件数控系统数控机床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中-70年代初期

需求动力:市场竞争加剧,需求产品更新快,产品质量高,并适应大中批量生产需求和减轻劳动强度。

主要特点:此阶段主要以自动生产线为标志,在单机自动化的基础上各种组合机床、组合生产线出现,同时软件数控系统出现并用于机床,计算机辅助设计(CAD)等软件开始用于实际工程的设计和制造中,此阶段硬件加工设备适应于大众批量生产和加工。

典型成果和产品:用于钻、镗、铣等加工的自动生产线。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

需求动力:市场环境变化,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普遍性问题愈发严重,要求自动化技术向广度和深度发展,使其各相关技术高度综合,发挥整体最佳效能。

主要特点:自20世纪70年代初期美国学者初次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概念至今,自动化领域已发生巨大变化,其特点是:CIM已作为一种哲理、一种方法,工业自动化逐步为人们所接受。

上面是关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一些概述。在这里我们可以总结,自打200多年前发源于英国的工业革命。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走上工业化道路,工业化几乎成为现代化的同义词,制造业革命不仅是一个物质技术的进步,而且是人类发展文明进程中的一个关键阶段,即工业文明时代。工业是人类发展史上最辉煌的财富创造时期。在人类数万年进化史和数千年文明史上,工业只是其十分短暂的一段,大约是18世纪以来的200多年。但是工业革命却是人类发展最具决定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行为方式、伦理道德、组织制度、文化特质都刷新了,工业革命从其发端到今天,将越来越多的国家卷入其中,是世界上大多数主要国家都必然经过历史过程,人类社会只有经历了工业革命,才成长、成熟和发达起来,总之,工业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人类发展现象,它决定了人类今天和未来的生存、生产和生活的方式,也决定整个社会的面貌和命运。

说到咱们中国,中国崛起的最大法宝就是规模巨大的工业体系。工业显着的提高了国家的生产率和收入水平,是国家积累了大量的外汇,工业最重要的作用之一是支撑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的实现,从根本上决定着国家的创新能力。中国所面临的各项重大经济、社会和安全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更强大的工业能力。因此,在现阶段,中国最重要、最迫切的战略任务之一仍然是继续强健工业筋骨,发展成为制造强国。有了以先进制造业为实体的工业之筋骨,中国才能雄踞于世界大国之列,确保国家安全、民生福祉和民族昌盛,并且真正成为一个永远保持活力的创新型国家。

二、当然中国制造2025诞生的历史背景还有这个:

“国内外局势变化”

美国人现在是从IT和信息行业占据了这个行业的制高点,通过大数据特别是IT技术的渗透,开始从工业制造业向德国的优势领域进行攻击,提出“工业互联网”,比如我们看像美国的一些企业像谷歌,谷歌现在搞无人驾驶汽车,它现在还在搞机器人,如果我们看特斯拉,特斯拉是按照IT行业或者叫互联网的思路在打造汽车,他完全绕过了传统底特律的那个汽车时代的所有思路,他是个颠覆性的革命性的一种新的理想,所以德国人在想如果美国的这些大的IT行业这些信息行业这种公司,如果携他们这些信息化和大数据的优势,加入制造业的竞争,德国最终有可能就会沦落成美国这些工业体系的一种附属的工厂,这个是德国现在非常担心的问题,因此德国为了力挽狂澜,提出“工业4.0”,中国迫于国际压力(国外)再加上以下几个严重的问题(国内),再一次走上“模仿道路”提出“中国制造2025”。

1、企业经济增长乏力、出口订单下降


从国内大中小型企业发展来看,大型企业受益于国企改革释放红利,“一带一路”和 “中国制造2025”等战略影响,经营预期回升、发展前景看好。中小企业依然面临融资难融资贵的困难,受困于经营转型压力,需要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之创造有利的经营环境,通过简政放权、结构性减税、供给侧改革等方式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和提供优质的服务指引。

从订单需求方面来看,新订单和新出口订单趋势表明内外需求依然较弱,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压力严重,未来经济增长动力有待提高。

2、人口红利逐渐消失、高端制造对外依赖高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十余年前受益于人口红利,“中国制造”迅速崛起,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工成本在运营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已经越来越大,严重挤压了企业的利润空间,随着中国人口红利不断减少,制造业逐渐转移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国家。

缺乏技术创新的机制和优秀人才,自主开发能力薄弱,对外依赖度高。据统计,国内机器人和高端自动控制系统的95%、高档数控机床的90%、高档数控系统的95%的市场份额被国外产品占领,自主品牌明显缺乏。

3、高端制造业人才匮乏

中国进入工业4.0时代,将会遭遇相当程度的人才瓶颈,不仅要面临高级人才匮乏的挑战,还面对低端人力过剩的境地。高端制造业将极大提高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要求劳动者能够处理CPS、物联网和大数据环境下的复杂问题,需要他们能够进行抽象思考,从而创造性地面对挑战。

“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推进人才发展体制和政策创新,构建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优势,实施国家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培养1000万名高技能人才。

4、资源环境问题突出

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工业能源总消耗占全国能源总消耗的71.3%,工业能耗庞大,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此外,污染物排放水平较高。近两年较为突出的雾霾问题与污染脱不了干系

为此,咱们国务院于2015年5月正式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作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10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是升级版的中国制造,主要内容为四大转变、一条主线和八大对策。

其中四大转变第四条很引人注目: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发展。这句话为中国制造指明了方向,我们都很好奇“中国制造服务化”怎么来的?

 三、中国制造业服务化 一个有效的途径

费舍尔-克拉克定律:经济的发展是由第一产业(农业)向第二产业(制造业)然后向第三产业(服务业)转化的过程。

什么是服务业?抽象的哲学概念咱不提,就举例说明吧:现代物流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服务经济的若干优势,为中国制造的转型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制造业的服务化,服务型制造业将有效驱动中国制造的发展模式由传统的对资源、人力的依赖转化为对知识、创新和服务的依赖。同时,其在平衡区域差异,提高提高国家竞争力,整合国际资源等方面也都具有很大优势,从这个意义上讲,制造业的服务化有可能并且应该是作为中国制造乃至整个经济转型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反向。服务型制造超出了单纯的制造业服务化的概念,而是在原有庞大的制造业基础上通过制造业和服务业实质性的融合实现制造业质的飞跃和相关服务行业的互动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