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对工具行业发展战略的再思考

  今天,我们工具行业广大企业正站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进入新世纪以后,行业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的骨干力量,一大批原来的国有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内部体制和机制改革,解决了历史包袱,焕发了新的活力,重新成为行业发展的领跑者。冶金行业新建和改建了一批以发展现代高速、高效硬质合金刀具为主攻方向的工具企业,成为工具行业的生力军。此外,在逐步成熟的大量民营企业中,也涌现了一批有远见、有胆识,了解现代制造业发展需要的企业家,带领企业走向一个更高的发展层次。上述三类企业,在我们行业中首先走出了传统工具企业产品千篇一律、低水平重复的怪圈,为我们行业广大企业更好的发展探索了路子,树立了榜样,增强了信心。有了这样一批企业作为领跑者,更多的企业逐步跟上来,我们中国的工具企业就有可能在今后的国际市场上不断增强竞争实力,占有一席之地。

  总的来说,我们中国工具行业广大企业目前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准备真正投入和国际强手开展竞争的征途。在这个背景下,重新审视、思考和选择正确的发展战略,便显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经济全球化为我国工具企业带来的发展机遇在哪里?

  从一般意义上说,国际产业链重组,就是发达国家把工厂搬到中国,降低生产成本,然后把产品返销回去。这给中国制造腾出了一个国际大市场。我国的纺织、家电、玩具以及中低端民用机电产品等行业都属于这样一种情况。

  但是,我在这里想特别指出的是,就国际工具工业来讲,情况不完全相同。目前还没有出现产业链重组的明显迹象。国外的工具企业(包括跨国公司和私营企业),开发生产基地仍留在本国,近年来大举进入中国的是他们的销售系统,还有部分销售配套的服务和生产设施,但规模都不大。所以,就出现了不同于上述其他行业的情况:第一,发达国家并没有为中国工具企业的进入腾出一块市场,第二,反过来,他们认定:由于制造业迅速发展,中国将成为与欧、美并重的国际工具大市场,必须大举进入,并予以占领。

  通过这些情况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经济全球化带给中国工具企业的机遇是在家门口正在形成和扩大的国际工具大市场。我国现在机床的消费是美国的一倍,而刀具消费只及美国的三分之二,这个巨大的缺口,就是潜在市场。这是我们在考虑发展战略时首先要认清的一个基本事实。

  中国工具企业发展的主攻目标市场在中国

  从国际、国内经济发展的全局来分析,摆在我国工具企业面前的战略选择已经十分清楚:首先要在现代制造业迅速崛起的中国市场上一展鸿图,把竞争目标盯住国际强手,而不是打低水平的内战。虽然我们现在实力还不够强,但占了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只要目标明确,措施得当,持之以恒,必然会取得进展。现在的中国工具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强手如林的国际市场。以中国工具企业现有的实力,不可能一蹴而就。不同时期要树立有限目标,根据企业的特长和优势,分步实施。第一批对手是韩国、台湾(地区),然后是日本,最后是欧美。当然,我们和国际强手竞争,最终目标不是要把人家赶走,而是要为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赢得一个足够的空间。

  说到中国工具在国际市场上的发展前景,我想通过前面的分析,也已经十分清楚。当今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业,并没有向外转移。因为现代高效刀具和数字化测量技术,正是支撑其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所以发达国家的高端制造业和工具工业之间长期形成的产业链,十分稳定,并无调整的迹象。以我国工具企业现有的水平和实力,要在其中打开缺口,大举进入,是不现实的。我认为,当前发达国家的工具市场给我国工具企业提供的机会是有限的,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

  家用工具市场:我国当前大量出口的刀具和量具产品,绝大多数进入的是国外的家用工具市场。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进入这个市场时,效果十分良好。但随后十多年在这个领域里出现了盲目发展、劣质低价的恶性竞争,目前达到刀具二十多亿件、量具达到一多万件的出口规模,把国际、国内市场都搞乱了,已成为我国工具行业发展中的一个破坏因素,完全违背了“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方针。这种状况肯定要花大力气纠正。工具企业走上劣质低价、盲目扩张的道路是没有前途的。

  工业用中、低端工具市场:我国目前已有部分刃具和量具产品进入这个市场,量仪也有少量出口。主要出口的是质优、价廉的标准化工具产品,我们在性价比方面占有优势,成为发达国家高端工具产品的一个补充。韩国、台湾(地区),甚至部分日本的工具企业向欧美出口,主要以这类产品为主打,效益也不错,但有一个艰苦的市场开拓过程。这些进入工业用途的出口产品,必须把售后服务跟上去,不能像家用工具那样闭着眼睛卖。

  综上所述,我国工具企业的市场战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