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3D打印"三十未立" 互联网是最好解药?

近年才火起来的3D打印,实际上已经有大约30年历史。但经过长达30年的深厚积淀,如今全球3D打印产业市场规模只有区区50亿美元——“三十而不立”,是3D打印产业最贴切的写照,缺乏成熟的商业模式是制约整个行业发展的最大桎梏。幸运的是,3D打印的从业者们迎来了足以改变整个行业发展轨迹的外部变革,即互联网时代。以云平台为代表的新型商业模式逐渐出现,而这些新的商业模式,正是3D打印实现“四十不惑”的关键。

模式篇

3D打印亟需成熟商业模式云平台成共同选择

3D打印巨大的市场空间,看得见却摸不着。

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3D打印市场规模约50亿美元,整个行业市场规模有很大上升空间。多名3D打印行业内人士认为,3D打印之所以发展30年还没有形成规模,是因为缺乏成熟商业模式。为此,3D打印企业也一直在摸索适合发展的商业模式。记者注意到,包括金运激光(300220,SZ)、光韵达(300227,SZ)、先临三维(830978,SZ)等公司在内的多家企业,都在3D打印业务上布局云平台、云工厂等“云计划”,试图让3D打印和互联网实现深度融合。

调查中,多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3D打印牵手云平台,可以解决用户分享的问题,能够把客户和商家结合起来,或许是未来的一个发展趋势。但是,发展云平台需要企业有很强的整合能力,尽管有这么多企业布局云平台,但有多少能够成功很难说。

3D打印瞄上云平台

剑桥大学工业光子学中心主任Bil O’Neil表示,3D打印技术在全球已经诞生30余年,但多年来并没有很大的进步。

“一个产业,一个先进的技术,如果长达30年都没有发展起来,我认为就是因为商业模式缺失,有好的商业模式,技术不一定好也能成功,如果没有好的商业模式,再好的技术也不一定能成功。”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发起人罗军说。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包括金运激光、光韵达、先临三维等在内的诸多涉及3D打印业务的企业,都在加紧布局“云计划”。

金运激光早在2013年就规划了“云工厂”蓝图。金运激光董事长梁伟此前曾表示,3D打印经过十多年发展依然没有形成足够的产业规模,主要原因是3D打印尚未建立一种适合其发展的新商业模式。“3D打印有市场需求,但并不集中,以至于在传统商业模式下并没有体现出很好的商业价值。”

根据规划,未来金运激光的3D打印云工厂将分为两大平台。其中,工业端(B2B2C)平台将作为改造传统产业的平台,面向所有需要个性化产品的传统工厂;个人端(C2B2C)平台将面对个人消费者,产品将更具个性化。

据公开报道,金运激光这种的模式为:以3D激光数字化技术为基础,充分利用互联网思维,将线上“云平台”与线下实体体验店有机结合,通过云工厂加工,从而为客户生产创意产品。这是实现商业价值的一种定制模式,商业用户及消费者只需到店定制或将激光加工及3D打印数据上传到云服务端,或者将好的创意提交给云平台设计师完成模型数据设计,再由云端工厂制作、物流系统配送,便可完成订单流程。

另外一家涉及3D打印业务的上市公司光韵达,也在布局“云计划”。光韵达董事长侯若洪告诉记者,公司正在布局云平台,主要是和医院合作。具体模式是把很多医院联合起来,收集医院的CT数据,然后公司通过建模软件,把CT数据建成一个非常精准的三维模型,再按照一比一的比例打印出来。除了打印模型外,公司还可以运用3D打印为医院做医疗导板和植入体。

侯若洪介绍,光韵达规划的平台将是一个B2B2B内部平台,不会像淘宝那样向所有人开放,而是只向他们的客户开放。此外,光韵达还在建设集中交易平台,将来和全国20多个激光工作站相连接,形成“集中平台交易、分部制造、就近服务客户”的模式。

侯若洪认为,光韵达的模式要比云工厂的概念要好一些,因为他们是统一的工艺、统一的设备、统一的技术、统一的材料,能够保证做出来的东西是一致的。而云工厂的概念是每个人既是用户也是工作者,但其产品的一致性、售后服务质量却不能得到保证。

据兴业证券研报介绍,着力打造全3D打印全产业链的先临三维,也在布局3D数据云平台,将以3D数据云平台为核心,衔接公司打印设备与打印服务产品链,构建一个“开源+封闭”3D打印生态体系。

先临三维副总经理赵东来告诉记者,以后先临三维会做一个自己的网络平台,提供一个可供分享的平台,“平台上大家可以分享数据,也可以下载数据,还可以在线设计,设计完后可以线下打印,这样云上云下就结合起来了。”

业内称效果有待观察

“云计划”在3D打印行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效果又如何呢?

金运激光的意造网平台已于去年6月份上线,并在今年3月份宣布与淘宝网、天猫等网站合作,以增加吸引力和客户粘性,提升意造网的热度和流量。页面显示,销量最大的产品为“3D打印定制U盘”,截至记者发稿时销售量为1338个,售价为79元。排名第二的为“定制3D肖像台灯”,销量为64个,排名第三的“3D打印糖果笔”销量仅为28个。

金运激光一季报称,公司3D打印板块业务仍处于投入卡位期,互联网的意造3D打印云平台虽然流量和成交量均有上升,但现阶段仍难实现盈亏平衡,短期内仍难以扩大收入和实现盈利。

尽管投入已一年的意造网云平台未能“扩大收入和实现盈利”,但不少业内人士对“云计划”寄予厚望。剑桥大学唐宁学院工程研究主任授Bil O’Neil说,在3D打印领域,云平台将是非常有用的,这个领域不局限于材料和数据,可以实现数字化,给予用户和设计师们方便快捷的应用。

天津微深科技总经理肖国栋告诉记者,云平台应该是一个趋势,未来两到三年内,大部分平台应该会完善。不过到那时,有的平台可能继续发展壮大,有的平台则可能消亡,具体要视不同平台的发展情况而定。

西锐三维打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欧阳翔说,通过云平台,产品可以实现定制化,客户自己可以设计产品,也可以上传想法,请人帮助设计产品,这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如果云平台能做好,对企业和行业的发展都是有好处的。但是,云平台打造需要很强的整合能力,云平台能否做好,具体还要看企业的内涵和整合能力。

赵东来认为,和互联网融合是3D打印发展的大方向,未来会有很多种发展模式。云平台解决了很多人可以分享的过程,3D打印解决了制造的过程,当创意和制造的问题都解决后,未来商业模式会有无限种可能性。

也有业内人士称,云平台在3D打印行业其实不算新概念,国外的Shapeways公司已成立8年时间,网络平台上面有超过两万家3D设计师开设的门店,2014年时3D打印产品月均成交量已超过18万件,“其实一些国内云平台是在模仿Shapeways模式,但最终能不能成功很难说。”

罗军说,3D打印作为一项非常先进的制造技术,在智能制造的大背景下将与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融合发展,这是3D打印技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商业模式的角度来讲,应该搭建更多开放式的应用服务平台,同时要与互联网技术进行深度融合。

创客篇

身家从30万到4000万3D打印创客只用7年

2009年,金涛和小伙伴凑了30多万元,发起成立杭州铭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创客生涯”。2015年3月27日,上市公司远方光电(300306,SZ)宣布出资400万收购铭展网络10%的股权,这意味着铭展网络的估值已达4000万元。

短短七年时间,铭展网络如何从一个“小作坊”变为规模型公司?它的商业模式有何独特之处记者采访了铭展网络董事长金涛。

2009年,学生时代就对3D打印感兴趣的金涛和朋友一起凑了30多万,发起成立杭州铭展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开始了“创客之旅”。铭展网络最开始的主业务为打印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人物角色模型。不过,由于没有暴雪公司的授权,铭展网络也没有广泛推广渠道,公司的订单量也很小,甚至难以维持运转。

后来,金涛把主业务定位为卖3D打印机,并着力研发桌面级3D打印机。2011年5月,铭展网络第一代MBot个人3D打印机研发成功,并于当年11月推向市场。销售3D打印机时,金涛发现只卖3D打印设备有很大局限性,于是就在出售设备的同时推出3D打印服务。金涛说,对于不愿意花钱买设备,而又有3D打印需求的客户,铭展网络就为他们服务。“用户选定喜欢的东西,报出想要的尺寸等,铭展为他们打印出模型,并邮寄给客户。”金涛告诉记者,2012年铭展网络设备和服务加在一起的销售成绩大约是500万元。

铭展网络市场部经理王岳告诉记者,在3D打印服务方面,公司服务于建筑设计、工业设计、电影动漫、外科医疗、机械设计、教育等行业,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综合解决方案。

据金涛透露,目前铭展网络的年销售收入已达两三千万元。

据介绍,铭展网络以桌面级3D打印机的研发与量产为主营业务,同时还代理美国3DSystems公司、加拿大Creaform公司、美国NextEngine公司的产品。目前,公司已有一半以上的业绩来自3D打印硬件销售,成为国内3D打印相关业务类型最全的公司之一。

王岳告诉记者,自2011年开始销售3D打印设备以来,铭展网络的3D打印销售就和电商相结合。目前,铭展网络建有(暂不可见)电子商务平台,并与ebay、亚马逊等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有合作关系。

铭展网络销往国外的主要是自主研发的桌面级3D打印机,通过(暂不可见)电子商务平台和ebay、亚马逊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销往海外市场,“对于国外市场,我们的产品拥有价格优势,一般每台在六七千块钱左右,销量很好。”

国内方面,铭展网络除了继续深耕淘宝网店,还进军京东的众筹平台,并取得了不错效果。王岳说,这些众筹平台,也为创客实现创意提供了方便。

(中国经济网)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不断突破,圆满收官!2025再相聚!
  • 24-05-10
  • 展会动态 | 航天增材公司精彩亮相TCT增材制造展,全国产增材制造装备发布引爆全场
  • 24-05-09
  • 同期活动重装上阵:全球领袖齐聚,前沿对话透视各个行业前景及未来
  • 24-05-09
  • 由“心”致新再出发 | 2024 TCT亚洲展闪耀启幕!
  • 24-05-08
  • 智造未来,海克斯康邀您共赴增材制造亚洲展
  • 24-04-26
  • igus新推出一款耐高温性能极佳的SLS打印材料
  • 24-04-26
  • 第11届中国(北京)国际3D打印、增材制造技术展览会
  • 24-04-24
  • UltiMaker 推出工业级 3D 打印新标准 Factor 4
  • 24-04-24
  • 展品预告 | 增材制造金属机“大战” 五月初TCT现场见
  • 24-04-24
  • TCT Group:见证国际增材制造市场风云变幻的十年
  • 24-04-17
  • 航空航天人士如何开启TCT “好逛” 模式?航空航天创新解决方案、论坛...都为您提前归纳好了!
  • 24-04-17
  • 400家3D打印专业展商名单公布! 5月初上海TCT 亚洲展将会很热闹
  • 24-04-11
  • 5月来一场环保低碳的深刻洞察,唤醒3D打印材料的绿色发展
  • 24-04-09
  • TCT亚洲展展品预告 | 每个步骤都是关键,3D打印相关硬件及配套也不例外
  • 24-04-02
  • 展品预告 | 与TCT亚洲展回顾光固化技术的发展旅程
  • 24-04-02
  • 亲临现场体验,一站式了解3D打印如何攻破航空航天领域壁垒
  • 24-03-21
  • igus新增耐高温3D打印材料:防静电,不含PTFE
  • 24-03-20
  • 回顾FDM技术的轨迹,抢先看这些FDM设备即将引爆TCT亚洲
  • 24-03-20
  • 激光扫描新突破,跨越3D打印与铣削制造的数字鸿沟
  • 24-03-18
  • GE航空航天6.5亿美元扩大发动机生产规模&GE航空即将完全独立!
  • 24-03-15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