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国内模具市场现状分析及未来模具发展重点

  现如今的世界,新一轮的产业调整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一些模具制造逐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日本的模具产能约占全球的40%,居世界第一位,每年向国外出口大量模具。现在模具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因此日本模具业在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模具行业是人力成本较高的行业,日本的人力成本是中国及东南亚地区的十几倍,而人力成本中有70%以上是非核心技术人员。因此,现在日本模具业正逐渐将技术含量不高的模具转向人力成本低的地区生产,只在本国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产品。其次是日本使用模具的主要企业有加快向国外转移的趋势,这使日本本国模具使用量减少。

  随着模具工业全球化布局的发展,模具行业在美国工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呈现出不断下降的态势,但是美国模具在全球模具的高端产品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

  德国是世界上主要的制造大国之一,在模具制造方面具有领先的技术。德国拥有世界领先的汽车船舶等制造技术,受上游行业需求影响,德国模具在世界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由于德国欲将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作为其立国之本,预计未来德国不会放弃模具制造领域,相反会加强技术含量较高的模具的研究和开发。

  几年前,全球近60%的模具由欧美等国家生产,但是近几年,随着亚洲模具市场的发展,亚洲生产模具的比例正在不断上升,“中国模具”也正走向世界舞台。近年来,外资对我国模具行业投入量增大,工业发达国家将模具向我国转移的趋势进一步明朗化,中国正成为世界模具大国。

  国内模具市场现状分析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模具工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也为其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近几年,我国模具发展驶入了快车道,我国模具,特别是中低档模具在国际市场上存在着较大的价格优势,部分模具价格只有国际市场的几分之一,再加之我国低廉的优质劳动力资源、较好的技术基础和基础配套设施,到中国来采购模具的跨国公司越来越多。下面通过数据分析图来说明近九年来我国模具行业的快速发展状况。

  

 2000-2008年5月模具制造业市场销售收入变化及增长趋势

  从上图容易看出近几年的市场需求趋势:销售收入呈直线增长,特别是2005年增长速度急剧加快,在这种基础上2006年和2007年增长稍有变缓,由于2008年只有前5个月的数据,故增长率不能说明问题,但从前5个月的情况可以推测,到2008年年底模具行业销售收入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

   随着模具行业竞争的发展,我国一般技术水平的模具消费已经相对饱和,对于技术含量较高的模具产品的需求仍然存在较大的市场空间,这决定了我国模具行业在进口替代方面大有可为。

2000-2008年5月模具制造业固定资产及增长情况

  上图显示出我国模具行业投资规模在顺应市场需求的增长而不断扩大,且扩大速度整体呈加快趋势,2003年到2005年间投资规模扩大迅速加快,从2006年开始受全球经济大环境的影响,投资规模扩大速度放缓。

  经过10多年艰苦努力,我国已从昔日模具进口大国悄悄向模具出口国方向转变。随着模具设计和制造水平的稳步提高,我国模具进口与出口之比,已从1995年的1:0.06升至2007年的1:0.688。

  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模具行业仍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由于原材料、设备及技术人员不及国外,我国模具的整体质量不高。

  其次,模具市场混乱,诚信可靠体系尚未确立。

  再次,标准化、专业化程度不高,产品定位不准。

  要减少以上差距,只有依靠政府、社会、协会、企业、用户之间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未来五年模具产品发展的重点

  1、汽车覆盖件模具

  中国汽车市场的巨大潜力,为汽车模具的发展带来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几年,随着中国模具工业的迅猛发展,汽车模具也获得了空前的发展。

  冲压模具占模具重量的40%以上。汽车覆盖件模具主要为汽车配套,也包括为农用车、工程机械和农机配套的覆盖件模具。今后,中高档轿车所需覆盖件模具是重中之重。争取到2010年时中高档轿车及以下水平的汽车覆盖件模具做到可以完全自配。2020年时除个别特别高档的轿车外,所有汽车覆盖件模具应基本立足国内配套。

  2、精密冲压模具

  多工位级进模和精冲模代表了冲压模具的发展方向,精度要求和寿命要求极高,主要为电子信息产业、汽车、仪器仪表、电机电器等配套。这两种模具,国内已有相当基础,并已引进了国外技术设备,个别企业生产的产品已达到了世界水平,但大部分企业仍有较大差距,总量也供不应求,进口较多,对于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配套、为引线脚100以上及间隙0.2mm以下的引线框架配套、为精度5m以上的精密微型连接件配套、为ф1.6mm以下的微型马达铁芯配套及为显像管和电子枪等配套的精密模具是发展的重中之重。为汽车覆盖件及其他大中型冲压件配套的大型多工位级进模也应重点发展。

  3、大型及精密塑料模具

  塑料模具占模具总量近40%,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不断上升。塑料模具中为汽车和家电配套的大型注塑模具,为集成电路配套的精密塑封模具,也电子信息产业和机械及包装配套的多层、多腔、多材质、多色精密注塑模,为新型建材及节水农业配套的塑料异型材挤出模及管路和喷头模具等。目前虽然已有相当技术基础并在快速发展,但技术水平与国外仍有较大差距,总量也供不应求,“十一五”期间应重点发展。

  4、其他高技术含量的模具

  占模具总量近8%的压铸模具中,大型薄壁精密压铸模技术含量高,难度大。镁合金压铸模和真空压铸成形模目前虽然刚起步,但发展前景好,有代表性。子午线塑胶轮胎模具也是发展方向,其中活络模技术难度最大。与快速成型技术相结合的一些快速制模技术及相应的快速经济模具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这些高技术含量的模具在“十一五”期间也应重点发展。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