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工业注塑制模发展之初,如何使模具表面保持恒温就一直困扰着人们,在注塑成型中,成品的冷却时间在注塑生产周期的占比高达70%,主要原因是:在传统的模具制造中,温度控制或冷却水路只能在直线上钻孔。关键热点通常不在冷却热量传播的范围之内, 因此无法有效冷却。[阅读全文]
随着增材制造-3D打印技术被认可为一种重要的生产手段,越来越多的企业正在进入到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批量零件的生产上。[阅读全文]
为提升机械行业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建立校企双向交流机制,由机械工业教育发展中心和全国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依托有关职教集团和先临三维承办的数字化设计与增材制造技术高级研修班,拟定于2021年7月-8月在浙江杭州、安徽芜湖、江苏苏州、重庆、山东济南等五地举办,现开启报名通道![阅读全文]
3D打印即快速成型技术的一种,又称增材制造 ,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3D打印通常是采用数字技术材料打印机来实现的,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后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的零部件。[阅读全文]
在新能源产品领域,由于大多数产品都采用了与传统设备不同的设计思路,因此3D打印往往被认为是更好的原型制作方式之一。近期波兰太阳能电池制造商ML Systemm就开始利用Zortrax的3D打印技术,用于制造加速创新型绿色能源产品线的“HQ Glass”隔热产品原型。[阅读全文]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中,考古工作者都是用小竹刀、软布、铁铲这类“原始”工具来进行考古发掘的。[阅读全文]
自从3D生物打印技术的问世,从皮肤到内脏器官都实现了人工制造,并且这些创新在解决致命疾病和测试药物功效方面具有巨大潜力。近期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和印度理工学院Madras的科学家开发了一种新型3D打印微流生物反应器,该反应器能够生长自组织的人类大脑组织。[阅读全文]
IT之家 4 月 13 日消息 据中国科学院网站,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研究员张智军团队利用生物 3D 打印技术,构建了一种具有脊髓仿生结构的神经支架,为 NSCs 的存活及向神经元分化提供了良好的微环境,应用于 SD 大鼠的脊髓损伤治疗(图 1)。[阅读全文]
伴随着世界第四次科技革命浪潮的到来,新一代通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转型技术与机床制造业深度融合,先进制造技术将给全球制造业带来一次深刻的、革命性的,甚至是颠覆性的变革。历经70余载的飞速发展,中国制造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变强,穿越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工业化历程,如今中国制造业在主要领域上实现了“占有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