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中国航天发展的成就举世瞩目

1.空间技术的发展状况

  卫星:继我国发射第一颗自行研制的东方红一号卫星至今已成功发射了15种类型、43颗自行研制的卫星,广泛应用于经济、科技、文化和国防建设等各个领域。其中,返回式卫星的返回技术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卫星、海洋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逐步形成系列,导航卫星的研制取得重大进展,多功能、多用途的应用卫星体系正在逐步形成。 

  运载火箭: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成功地研制了9种不同型号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达到2.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达到5.1吨,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9.2吨。1985年中国政府正式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发射服务市场,截至今日,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已进行了60次发射,并自1996年10月以来,已连续18次发射成功。

  载人航天:1999年11月20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并顺利回收,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标志着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跨上了一个新台阶。

2.空间应用的状况

  卫星遥感应用:我国已有400多个单位近万名科技人员直接从事卫星遥感研究、试验和开发应用工作,建立了国家卫星气象应用中心、国家遥感中心、中国资源卫星应用中心、卫星海洋应用中心和中国遥感卫星地面接收站等机构。利用国内外卫星开展了天气分析预报和气象研究,国土资源调查,农业资源规划和估产,森林监测、开发利用和保护,水利决策,环境监测,海洋气象、海洋风浪、海洋污染监测,地球测绘等方面的应用工作。尤其是气象卫星系统的业务运行,大大提高了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每年减少经济损失几十亿元。

  卫星通信应用:过去20年,我国卫星通信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已建成国内卫星公众通信网,全国共有大中型卫星通信地球站37个。此外,VSAT通信近年来发展较快,已在邮电、金融、气象、新闻、交通、石油、水利、电力等几十个部门建立了80多个专用网,终端约1万个。在卫星广播电视方面,开通了中央台8套节目,30个省市电视台的卫星电视频道和30多路语音广播,卫星广播电视教育使我国3000多万人利用这所“空中”学校接受了教育和培训。

  卫星导航定位应用:目前我国用户主要使用美国的全球导航定位系统(GPS),在各行业进行研究开发和实验性推广应用。至今航运导航是GPS的使用大户,我国有3万余条渔船装备了GPS,约占渔船数的11%。

3.空间科学的发展状况

  空间科学在基础理论研究方面具有一定的国际地位,取得了一些创新成果,建立了相应的配套科学研究系统。早期利用火箭和气球,目前利用卫星开展了空间科学实验和探测,进行了微重力流体物理、空间材料科学、空间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以及星载空间环境及其效应等方面的研究,均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获得了一批宝贵的空间环境资料。

   中国航天发展的经验弥足珍贵

  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以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表明,它已不只是一项振奋人心的科学成就,或显示国力的标志,而是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一种强大的推动力量。总结30年中国航天所走过的道路,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经验:

  1.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高度重视、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1958年,毛主席就指出:我们要搞自己的人造地球卫星,这在当时中国的国民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吃饭穿衣问题还没有解决,而科学技术储备又严重不足、人才匮乏的情况下,能够下这样大的决心,是何等的胆识和气魄。中国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战略的高度统揽全局,始终坚定不移地支持发展中国的航天事业。江泽民总书记在第四十七届国际宇航联大会上指出:“中国政府一直把航天事业作为国家整体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予以鼓励和扶持。今后,我们将一如既往地致力于航天事业,争取有所创新,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2.大力协同,齐心协力,共同努力是中国航天从一个胜利走向又一个胜利的必要保证。航天事业是大的系统工程,不仅仅是航天部门努力工作的结果,也凝结了全国各行各业的心血,是全国大协作的结晶。

  3.作风精良、保障有力的航天高科技队伍是航天事业发展的基石。五六十年代,一批海外学者怀着赤子之心,回国报效,投身于祖国的航天事业,成为航天队伍初期的骨干力量;一大批优秀的中华儿女也从四面八方汇集到航天队伍里来。这些老一代的航天科技工作者克服了技术基础十分薄弱、工作条件异常艰苦的重重困难,献了青春献子孙,创造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不朽的功勋。今天,新一代的航天人,继承和发扬了航天的光荣传统,不计名利,不讲条件,而讲奉献、讲奋斗、讲创新,为中国航天的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成为中国航天发展的基石。

  4.集中优势力量,打攻坚战,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国家的财力有限,工业基础和技术基础还很薄弱,我们不具备在航天各个领域全面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实力。30年来,中国航天坚持走自己的发展道路,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优势力量,重点发展我国的卫星及其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中国航天发展的未来前景广阔

  航天活动的发展是惊人的。电力和石油是工业革命的命脉,而对通信、导航与授时、遥感、监测和气象有特殊贡献的航天能力必将扮演21世纪信息革命的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基于这种情况,世界各国对新世纪来临之际发展航天都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

  中国发展航天的宗旨,是要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保持中国航天在国际上较为领先的地位;是为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维护国家安全、巩固我国的大国地位服务;是为实现我国“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服务,是为和平开发利用外层空间,造福于人类服务。

  21世纪,中国航天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困难同在。我们要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周围,继承和发扬“两弹一星”精神,发挥航天全国大协作的优势,紧紧抓住当前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对航天需求日益增长的大好机遇,保持发展势头,推动中国航天加速发展。

  展望未来,中国航天的前景十分美好,中国将逐步建成具有多种功能、覆盖多种轨道,包括遥感、导航定位、通信、跟踪与数据中继等多种卫星系统组成的空间基础设施,建立天地统筹的卫星地面应用系统,形成能够长期稳定运行的、实施全天候、全天时、全立体观测的天地一体化网络系统———天基综合信息系统,使空间信息资源最大限度地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需要。中国将采取有力措施,提高现有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可靠性,降低成本,增强在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在不远的将来推出无毒、无污染、高性能的新一代运载火箭。积极引导和扩大空间应用的规模和水平,推动中国航天的产业化进程,以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根据国家的能力和实际需求,开展空间探测活动,按既定目标实现载人航天。

  中国愿意在“和平利用、平等互利、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原则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与合作,为人类探索与和平利用外层空间,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作出更大的贡献。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