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船舶工业成鲁经济新增点 三基地集群发展

核心提示

     6月22日,山东省船舶工业工作会议在青岛召开。会议指出,船舶工业已经成为山东省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而地域优势突出、造船项目密集的青岛,正是这一新兴产业的龙头所在。

三大基地集群发展

     6月21日,位于青岛市开发区的海西湾造修船基地内一片忙碌,我国最大的50万吨造船坞正在紧张建设中。目前,这家企业手持船舶订单316万载重吨,在世界造船企业50强手持订单排名榜中位居第38名。

     青岛市经贸委经济运行调控处处长朱祥庆说,近年来,青岛发挥自身作为开放沿海港口城市的优势,充分把握世界船舶工业转移和奥帆赛、北海船厂搬迁机遇,作出了建设新兴船舶工业强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战略决策。

     依据世界船舶工业发展方向、国家船舶产业政策和青岛的资源承载条件,青岛市统一规划了集造修船、船舶配套和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于一体的海西湾、即墨和胶南三大船舶基地,实施集群化发展。“三个基地总占地13平方公里,五年规划总投资240亿元,远期形成620万载重吨的年造船能力和年产60万标吨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船舶工业年产值将达到500亿元以上。”朱祥庆说。

     “目前,船舶工业已经成为青岛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产业之一。”2007年,全市列入统计范围内的规模以上船舶工业企业达到35户,完成工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实现利润5.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6.98%和74.3%,比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速高27.78和34.3个百分点。

     造修船和海洋工程领域取得了突破。造修船从仅能修理10万吨级以下、建造1万吨级以下船舶的低端水平,迅速提升到可修理30万吨以下各类船舶,建造10万吨级以下散货船、油船、多用途集装箱船、军用舰船及海洋工程装备的全新水平。北船重工成功建造的首艘10万吨级

     FPSO(海上浮式生产储油船)、海西重工制造完工的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和中海油海工基地建造的重达9382吨的海上采油平台上部模块,使青岛成为国内第3个能够建造10万吨级

     FPSO、第二个能够制造大型船用柴油机曲轴和建造海上采油平台上部模块最大单件的城市。

四大举措构建主体框架

     “今天的成绩,在于青岛市各方面长期来不懈的努力。”朱祥庆说,近几年,青岛市通过实施产业规划、外引内促、骨干项目建设、配套产业振兴和发展环境营造等基础性工程,初步构建了船舶工业升级的主体框架。

     为改变船舶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青岛市积极引入中石油、中海油、韩国现代等国内外造船和配套、研发企业以及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企业。全市近年来共有投资亿元以上船舶重点项目12个,总投资198亿元,占地1021万平方米。目前,海西湾15万吨和30万吨修船坞、大型船用曲轴、中海油海工基地等5个项目的一期工程竣工投产。船用与港口机械等6个项目开工建设;海西湾30万吨和50万吨造船坞、防腐防污工程和中海油海洋工程基地三期项目也已开工建设。12个骨干项目将于2010年前后陆续建成投产。

     “同时,我们坚持船舶工业基地与船舶配套产业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坚持国内外企业引进与本地企业发展并重,坚持现有产品扩大规模和新产品加快研发并重,大力延伸船舶产业链。”在建设海西湾大造船项目时,同步规划引进中船重工集团的四厂三所,建设大功率低中速柴油机总装基地、大型船用曲轴制造基地和甲板机械总装基地。积极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本地船舶配套产品。将船用航行数据记录仪等20余种产品,列入重点发展的船舶配套产品。其中船用航行数据记录仪、锅炉、风机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已达到50%以上。

     “在研发方面,依托中船重工等大型船舶集团和研发设计机构,加快防腐防污重点实验室、舰船涂料重点实验室、舰船动力研发和船舶及海工装备研发中心建设,提高了青岛市船舶及配套产品研发设计能力。并积极推进企业技术中心建设,青岛造船被认定为省级和市级企业技术中心。”

 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总的看,青岛船舶工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展基础薄弱、配套产业规模较小、人才资源短缺和社会化造船程度低等。解决这些问题,将青岛建设成为全国重要船舶制造业基地,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要继续推进龙头项目和龙头企业建设,在加快三大船舶工业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造修船、海洋工程装备、船舶配套和游艇四个板块,积极推进海西湾大造船等7个船舶产业重点项目建设,争取2008年具备投产条件;加快推进青岛造船搬迁改造等5个项目建设,争取到2010年全部在建项目完工,船舶工业升级的主体框架基本成型。”

     “要积极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船舶配套企业和产品。以本地企业为主体,以大型船用柴油机及曲轴等船舶配套产品为重点,密切跟踪国际船舶及同类配套产品技术发展动态,提高船用设备研发、设计、制造水平,逐步掌握核心技术。继续引进、培育符合产业政策的船舶配套项目。加大游艇产业培育力度,抓住国际游艇产业转移和国内游艇消费逐步增长的机遇,创新开拓,力争形成具有较高知名度的青岛游艇产业系列。”

     同时,突出船舶人才资源建设。实施“三个一批工程”:培育一批具有比较优势的船舶及配套产品,争创国家、省和青岛名牌;培育一批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技术中心,争创国家、省和市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培育一批班子好、品牌好、机制好、管理好、技术水平高的品牌企业。

     青岛市还将尽快出台相关的扶持政策,鼓励船舶及配套企业提升水平、扩大规模、加快发展。引导骨干造船企业建立以中间产品组织生产为基本特征的总装造船模式,提高现有造船企业生产设计研发和生产组织水平。推动造船中间产品生产和船用材料加工配送中心建设。造船周期和生产效率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争取到2010年,全市年造船能力达到220万载重吨,海洋工程装备制造能力达到35万标吨,游艇生产能力达到5000艘。”朱祥庆说。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