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无人驾驶汽车难以沟通?中国式过马路或将终结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逐步实现商用,交通安全状况有望得到大幅改善。不过,在新的交通环境下,行人如何与无人驾驶汽车进行沟通,以保障过马路时的安全,成为一个新的热点议题。

随着无人驾驶汽车开始成为道路上的固定装置,我们必须考虑如何保护行人的安全。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选择,但标准尚未设定。

目前,行人有两种方法可以安全地过马路:一种是等到周围没有汽车接近时,这种情况下有足够的时间过马路,另一种方法是与迎面而来的司机进行沟通。随着美国道路上行人死亡人数的攀升(自2010年以来上升了25%,在2015年死亡数字超过了5,000人),无人驾驶汽车的到来带来了改善这一悲惨安全记录的承诺。

不管我们是在人行横道上,还是在交通信号灯处,或者只是走在路中间,我们从小就知道,与开车的人进行眼神交流是很重要的。但这在无人驾驶汽车上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有人坐在驾驶座上,这个人也会是乘客,对汽车的行为几乎没有,或者说完全没有控制。而且,这名乘客可能还在忙着工作、看电影、打瞌睡,根本没有理会汽车前方的情况。

人们和汽车需要以其他方式进行交流。目前这一点上还没有通行的做法。我自己以及许多科技公司、汽车制造商和创业公司的研究,都在探索使用不同类型的视觉信号来达到这一目的,类似于司机朝对街的行人挥手示意,或者用汽车的前灯来发出信号表示让路。结果证明这是相当复杂的。

这一问题的部分原因在于,当人们意识到无人驾驶汽车靠近时,人们会做出怎样的反应:弗吉尼亚理工大学交通研究所和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学者们最近在公共道路上行驶的汽车上了新闻,汽车上的司机经过精心伪装,让人以为汽车似乎是无人驾驶的(实际上是由人驾驶的)。杜克大学人类和自治实验室的一个团队也在研究无人驾驶汽车将如何与行人沟通。

尽管在当今的交通运输领域,联邦政府对行人交通信号灯有相关指导规定,但目前还没有针对车对人交流的标准。建立这方面标准很重要:在全国的交叉路口设置常见的交叉信号会让行人和司机都更安全。但我们还不知道什么方法最有效。

或许是在车顶或前保险杠上设置标记,或在他们中间的某个地方设置一个能发光的标记,但标记上写什么内容呢?它是否需要用多种语言,或者人们是否应该通过一个标准的非文本符号,就像机场的那些符号一样,这样任何人都能理解。又或者播放一种声音,亦或是一段音乐?无论标记是什么样子,它都必须让不同年龄层、不同教育水平和不同地方的人都能够理解。

在一条双车道公路上,一辆车上设置一个“可安全通行”这样的文字短语对一个行人来说应该是可行的。但还有很多更复杂的情况:比如当你穿过一条四车道的道路时,“可安全通行”能否保证另一车道没有车驶来?当多个行人从街道的两侧穿过时,哪辆车的“可安全通行”是传递给他们的?

这些标记的外观也很重要。如果像“可安全通行”这样的信息要在100英尺的高度清晰地阅读,这是我们目前的固定交叉信号的标准,字母至少要有6英寸高。这就需要把它们放在近四英尺宽的屏幕上。如果标记要设置在移动的车辆上,那么信息牌可能需要更大。

当然,如果没有人看的话,标记是没有用的。这是我们去年完成的一项研究提出的一个问题,我们将一辆面包车前的不同类型的显示屏进行了比较,并且我们将车辆伪装成没有人类司机的样子。我们发现,只有12%的行人使用显示屏来帮助他们决定何时过马路。大多数人都依赖于他们过去的过马路方法,比如评估迎面而来的车辆的速度和距离,以确保他们有时间穿行。

随着人类驾驶汽车普及度的降低,像我们这样的实验室,以及弗吉尼亚和加利福尼亚的实验室将继续研究行人的反应,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确保每个人的安全。这些努力意味着会有更多的人遇到科学家伪装成汽车座椅驾驶的车辆。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海克斯康与湖南科技大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
  • 24-05-10
  • 工业母机激活新质生产力 智能制造“四大区域”集聚格局初显
  • 24-04-26
  • 第24届立嘉国际智能装备展5月在渝举行 聚焦智能制造,助力转型升级
  • 24-04-24
  • 新质引领 智能制造 郑州工博会万余款智能设备助力降本增效
  • 24-04-19
  • 舍弗勒在中国成立智能装备公司,发力智能制造领域
  • 24-04-18
  • 2024北京机器视觉助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大会召开在即
  • 24-04-07
  • 海克斯康上海双智赋能中心的这场沙龙干货满满
  • 24-04-01
  • 雷尼绍,您从始“智”终的制造专家
  • 24-03-29
  • 数智融合,向新而行:海克斯康上海双智赋能中心盛大开幕
  • 24-03-18
  • 德沃克OBF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下半场的王炸
  • 24-03-05
  • 信达股份与海克斯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4-02-04
  • ABB机器人助力晶泰科技打造智能自动化实验室
  • 24-01-25
  • 海克斯康入围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
  • 24-01-25
  • Inventor 助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 24-01-25
  • 移师成都,万人同聚!GTF2024第十一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聚焦大会暨展览会来了
  • 24-01-24
  • 海克斯康携手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共建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中心
  • 24-01-18
  • Inventor 助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 24-01-18
  • 海克斯康入选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园区培育项目
  • 24-01-12
  • 自适应装夹:智能制造的利器
  • 24-01-11
  • 首批!上海发那科入选上海市智能制造产融生态联合体成员名单
  • 24-01-10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