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智能化、互联化颠覆传统汽车行业发展

对于智能汽车的理解,可以从几个角度入手。首先,智能汽车就是用标准的集齐用户体验的汽车。汽车和手机一样,经历了不同时代的发展。比如在Nokia时代,手机从Nokia到iphone,涵盖各个价格段,汽车也是从一般的车到1000万的迈巴赫价格不等。面向包含商务人士、女士等各种不同人群,集齐用户体验。

其次,智能汽车一定是与新能源相结合,也有互联发展的趋势。从本身的定义来说,智能汽车就是四个轮子的电脑,不是简单的电脑,也有三万多个零件组成的,也是一个抽象的感觉。智能汽车在很多方面与传统汽车相区别开来,对产品重新进行定义。未来智能汽车作为重要的智能终端,与通讯、云端、计算能力、感应器等相关,与智能手机相比包含的数量更多,智能化趋势更加明显。

再次,智能汽车对加油、充电、保险、维修、保养、代价等相关的服务通过智能化联网后,会产生核心的价值链的变化,重新定义了汽车的使用价值。比如,未来充电可通过分时电价,维修可在线进行、用户不用到4S店,保险报价可以有所区分,意味着汽车将给用户带来很大的价值。而从物联网角度,智能汽车离不开大数据的支持,因为智能汽车是一个超级计算中心的移动化,包含无人驾驶、主动安全、更高的计算能力。智能汽车让驾驶更人性化,同时也会有效降低交通死亡率,增加了安全性。

此外,智能汽车在用户体验上会有颠覆性,比如特斯拉的屏幕是17寸,有的车可能在中控屏幕上做到了40寸,甚至有语音交互的功能,未来也会有瞳膜识别、手势识别、酒精感应等功能,相当于车本身具备了更多感应和触觉。在驾驶上,智能汽车在路况识别上更加智能,相当于与人身有了交互和延伸。通过大数据的挖掘,也可以让不同车主从喜好、生活方式上寻求到各种共同之处。

智能汽车共享O2O生活方式

在今年的国际电子消费展(CES)上,智能汽车备受关注。可以说既有概念车,也有量产车,就连相对保守的大众也参与到CES里。从09年开始做车联网,到现在,新能源与智能化已经是全球汽车产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就像iphone重新定义手机一样,智能汽车也重新定义了汽车的概念。

个人对智能汽车发展的前景看好,这种智能的空间对人们的生活影响将十分深远。智能汽车的普及化将会加强驾驭体验,避免事故实现零伤亡,人们在汽车上能够互通互联,会有更多O2O的生活方式。

自动驾驶面临法律道德限定

自动驾驶技术在目前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关键方向。谷歌、奔驰、特斯拉都在进行无人驾驶技术的开发。事实上,一些场景类的无人驾驶技术已经逐步实现,比如高速的跟车超车、自动入库等,有些技术在2017或2018年都能够实现了量产。

但是,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无人驾驶,要基于很强的图像识别技术,涉及到图像的算法,技术还需更加成熟。这里面的难度,是对各个国家的交通法律与驾驶习惯的适应,还有就是驾驶方面涉及到的伦理问题。比如你开车需要紧急避让,前方两侧都是骑摩托车的,左边戴了头盔,右边没带头盔,你只能选择一方,戴头盔的话即使发生碰撞也会降低损失,与没戴头盔的人发生碰撞可能对方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这种选择就是一个会遇到的伦理问题。此外,中国交通状况的复杂性,也让无人驾驶会面临更多路况问题;而货车、摩托车尾车无标示,不利于无人驾驶的图像识别,这种还需要逐步解决。

可以说,半自动驾驶功能更容易实现,两三年内就可以看到,而真正意义的无人驾驶还需十五年左右才能解决。无人驾驶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专有车道的无人驾驶,我们已经研发了五年;还有就是更加精确的无人驾驶技术,结合图像算法还要做的更精准。

产业互联网发展不容忽视

汽车产业已经发展了一百多年,中国汽车要超越西方国家已经掌控的这种成熟技术,难度还是比较大,但是互联网给我们一种扁平化、很大的想象空间,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互联网公司想要介入,事实上,产业互联网将是一股不可小觑的浪潮。

据了解,乐视会有合资公司成立。可以看到,智能汽车与传统汽车相融合的,要基于传统汽车的动力总成、驾控设置,还要进一步研发无人驾驶技术、新能源电池技术、互联网技术,还有柔性电商的加入。智能汽车未来选择面将非常广,包含芯片科学、感应科学都会相结合,吸收的内容会更加丰富。

从中国的实际市场需求来看,智能化是用户需要的,而新能源并非像美国那样急需。我们发现,传统汽车的使用率还是比较低,每天都是两三个小时,并不长。但如果像Uber一样,用互联网的思维把汽车与共享模式放在一起,做到用互联网的方式驾车,就能有效提高汽车的使用效率。这种概念就是我们不需要个人拥有一辆私人轿车,在使用时可以专门用这种共享模式,只需缴纳必要的租金。这种模式已经在美国市场得到了认可。

所以说,互联化、智能化能够为汽车创造更多的商业模式,个人不必拥有私家车,但是却可以拥有相应的驾驭体验与服务。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