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技术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主要应用于产品研制阶段的“快速原型”和生产阶段的“快速制造”。3D打印技术与曾经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堆焊工艺方法相似,之所以称为3D打印,就是在成型工艺上采用CAD和计算机3D模型数据,将两维基材通过不同融合方式组合成三维结构。[阅读全文]
随着工业4.0时代的到来,智能制造成为制造业的发展重点。空客集团紧跟时代步伐,提出“未来工厂”建设构想,目标是能够以创纪录的水平加快其产品生产率。在“未来工厂”建设中,空客集团积极研究在工厂采用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化技术、3D打印技术等最新先进制造技术成果。[阅读全文]
航空航天一直是国防领域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一个国家综合科技实力强弱的标志。而3D打印的横空出世,令航空航天工业如虎添翼,加速了产业发展。从此告别了高昂的研发和设计成本,极大地节约了产品开发成型到正式应用的时间。据悉,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增材制造技术已经日渐成为航空航天领域的一把“利剑”,在飞机引擎部件的设计及制造、卫星部...[阅读全文]
在增材制造(3D打印)的技术背景下,文字与打印再续前缘,令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受益。3D打印技术与文字的再度携手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文字向三维世界的拓展。二者的深度交融,一定会创造出更多艺术感与实用性兼具的新产品。[阅读全文]
3D打印技术发展势头迅猛,已被广泛地运用于航空航天、汽车零部件、重大装备、文化创意、生物医学等领域,根据美国添加制造技术咨询服务协会Wohlers在2013年发布的年度报告,3D打印产品在2013年全球市场规模约为40亿美元,相比2012年市场年均复合增长率近100%,预计到2017年3D打印市场份额将达到50~60亿美元左右。但是在船舶行业的应用鲜有报道...[阅读全文]
作为工业4.0时代的一大标签,3D打印的发展无疑为中国制造提供更好的助力,在汽车制造方面的应用也日益广泛。当前,3D打印在汽车领域的应用已从简单的概念模型到功能型原型朝着更多的功能部件方向发展,渗透到发动机等核心零部件领域的设计。[阅读全文]
美国南卡罗来纳州罗克希尔市,2017年6月14日-3D Systems(NYSE:DDD)宣布一项关于医疗器械增材制造公司的认证伙伴计划,旨在为医疗器械公司提供安全和优质的服务。rms公司是第一家加入这个新型质量供应体系的公司,将致力于通过3D Systems的直接金属打印技术(DMP),进行医疗植入物的设计、研发和制造。[阅读全文]
国增材制造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一届二次会议于2017年6月3日在成都闭幕。本次会议有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司赵凤杰处长、国家标准委工业一部曹一丁处长、成都市质监局总工程师杨卫华、标委会秘书处承担单位领导邱城主任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就标委会2016年工作总结以及2017年工作计划展开讨论,落实增材制造(3D打印)标准制定工作。[阅读全文]
3D打印技术(又称增材制造技术)是信息网络技术、先进材料技术与数字制造技术的密切结合,是先进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与信息网络技术的深度融合,给各行各业发展带来变革性影响。当前,3D打印技术持续发展,市场规模快速增长,在航空航天领域应用不断扩大。[阅读全文]
“3D打印+精密铸造”的新应用,在全球范围内向客户提供小批量、复杂结构的金属零部件制造服务。预示着一次由3D打印技术带来的新的飞跃:从制作样件向制造最终零部件,从单一样件制作向小规模多批次生产、甚至大批量生产进军。[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