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2008年我国模具业发展新思路

  我国加入 WTO 之后,给国内模具制造业既带来冲击,也带来机遇,总体来说,是机遇大于挑战。为什么这样说,因为,我国加入 WTO 以前,模具进口业务基本上属于免税产品,国内的模具企业长期以来就不依赖关税壁垒的保护,存活下来的企业很早就经受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竞争的考验。而且,加入 WTO 以后,对国内企业在选择国外进口生产设备和钢材方面提供了更宽泛的选择余地和价格下调空间,为国内模具制造业在提高品质、降低成本、提高市场竞争力方面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随着一些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企业集团纷纷进驻国内办厂,使我们最为倚重的廉价劳动力市场因素将不复存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也使我们在进入高、精、尖模具制造领域过程中要付出更大的代价。

  回顾我国模具行业这几年来的发展,我们国内的模具制造业总体发展水平良好,企业加工水平得到很大提高,出口创汇能力大大增强,既在国内市场抵抗住境外厂商的挤压,又在国际市场上表现出较强的竞争力。但同时,国内模具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曝露出一些问题,一是规模偏小,二是技术偏低,三是涉及领域狭窄,四是对相关行业影响带动能力不大。综合以上因素,国内模具制造业总体效益还没有发挥出最好水平,其在国名经济中的基础性作用尚不明显,为了扭转以上情况,国内模具制造也要想在国际市场发挥更大影响,必须加强全行业技术和资源的整合。

一是在技术领域要加强分工协作

  近年来,国内模具尽管出口在增加,国际竞争水平有所提升。但大多集中在中低档领域,模具的技术水平偏低,附加值偏低,部分高精模具还要依赖进口,所以国内的模具制造业在各自的领域要加强整合,没有必要过渡竞争,技术开发方面要实行分工协作,相关行业及企业要登高望远,潜下心思,狠抓新技术、新工艺方面的研究,逐步形成有分工、有协作、多领域、全方位的科研开发格局,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具产品,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必须克服关门主义和单打独行的做法,因为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条件下,我们完全可以站在前辈和同行们所积累的经验基础上做一些前瞻性的研究,而不必埋头做一些别人已经做过的技术工作,导致人才和资源地浪费。

二是要加快信息技术的应用

  要倾心打造柔性专业化制造平台,在不断满足顾客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提高自身的规模和专业化制造水平。大规模定制是对传统的生产规模的一种突破,它克服单件、小批量和规模效益的两难课题为我国模具的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创造了条件。 ERP 技术成功应用,已经在部分模具制造企业产生了明显效果,为大规模定制生产提供了可能。 ERP 技术不仅对制造企业本身进行控制,而且还将管理延伸到客户和供应商,将有可能带动模具相关产业共同发展。

  必须实行全过程供应链系统管理方法,改变以往那种大而全,甚至是小而全的生产作业方法。国内模具企业传统的制造方法一般是大至型芯、型腔,小至一个螺钉独要自己设计生产,结果造成阵线过长,批量太少,既浪费了精力和资源,也无法保证在每一个环节都能拥有高级专业化水准。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