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创新中的中国机床

  “振兴工业,装备先行”早已成为业内公认的事实。而机床工具行业作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产业更是一直备受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刚刚过去的2006年,也是我国“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国内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继续保持了前几年较高的增长势头,虽然尚未有官方公布的国内机床工具行业2006年全年生产总值以及各细分行业的统计数据,但是根据2006年前十个月的销售数据来看,2006年国内机床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等增幅有望保持在25%左右。如此好兆头为全行业顺利完成“十一五”规划所预定的目标奠定了有利的 基础。

  数据显示,2006年全年国内机床工具行业工业总产值和产品销售收入肯定超过1500亿元,有望接近1600亿元,其中,金属加工机床销售产值约占1/3,为500亿元左右。

  抛开各细分行业的详细数据不提,就趋势而言,可以用“全线飘红”来形容机床工具行业所取得的成绩。值得一提的是2006国内机床工具行业产品出口方面增势明显不容小觑,其中金属切削机床、成形机床、数控装置等产品出口增势强劲,都超过了40%,而数控金属加工机床出口的形势更为喜人,增幅超过60%,其金额已经占出口机床总额的约30%。

  但是进口方面的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进口机床工具产品在性能、水平等方面又有了新的提高,以数据为例,虽然在进口机床的数量方面同比成下降趋势,但是进口金额同比却成上扬走势。

  分析数据,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国内市场对于各类机床的需求依然在增长,尤其是对于高端机床的需求,但是这块蛋糕绝大部分被外企分享了,国内企业多数还只能是磨拳霍霍;而对于中端产品市场,国内企业的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还是不容小觑的,当然国内的低成本战略是主要原因之一。客观分析,国内机床产品对国际市场的冲击还远未结束,出口的好势头还应该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体制创新

  体制创新对于以国企为主的机床行业而言,并不算是个陌生的字眼。近几年,机床行业内不乏企业改制、并购、重组等经典的案例,部分机床企业通过一系列的重组措施剥离了一些原有企业的社会化职能,集中优势资产组建了新的具有现代化运营机制的公司,增强了企业的竞争和发展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行业内几起成功的海外并购案例更是帮助一些国内企业成功跻身国际机床市场,并曾一度引发国内机床企业海外并购的热潮。

  作为国家"一五"期间机械工业首批重点骨干企业之一的齐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二机床),现如今也是国内机床行业镗铣床生产数量最多、品种最全、市场占有率最大、性价比最高的企业之一。就是这样一个在国内机床行业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企业经营曾几经起落,期间曾有一段时间长期亏损,到上世纪末甚至濒临崩溃边缘。


  1999年底,以曲波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他们以全新的理念构建发展思路,找准市场定位,使企业迅速恢复了形象,经济效益连年递增。但是,即便如此,长期的历史包袱仍然成为束缚齐二机床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当时的政策引导,改制被提上了日程。

  依据《关于为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企业资产重组构建融资平台的方案建议》,齐二机床作为首批试点企业被获准在国开行的支持和监管下,组建成集团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并以此作为融资平台,利用国开行的软贷款对企业进行资产重组,完成改制并吸收外国先进技术进行改造。于是齐二机床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改制重组手段来剥离社会负担和不良资产,提升产品赢利能力和企业整体竞争力,并最终于2006年1月以职工投票的方式通过了这套企业改制和职工安置方案。

  齐二机床的改制不同于以往企业的改制,而是借助市场机制,首次将国家金融资本引入了国企改革,在业内还是第一家。虽然效果还有待历史的检验,但是,已经重组后的齐二机床现如今在业内的发展态势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刚刚过来的这几年,国内机床行业最热的话题之一当属“海外并购”了。因为大家对国内企业之间的并购重组似乎已经是司空见惯了,但是提起并购国外企业而且是知名企业,不仅在机床行业,就是其他领域放在前些年似乎也不多见。

  机床行业的海外并购应该始于2002年,当年大连机床以全资并购了在专用机床和柔性制造系统技术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实现了中国机床行业并购发达国家企业的历史性突破。此后在2003年大连机床又全资并购了在曲轴成套加工没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美国英格索尔曲轴加工系统公司,2004年又成功收购了在大型龙门五面加工中心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德国兹默曼公司70%的股权。

  在大连机床成功并购英格索尔生产系统公司之后,国内机床行业似乎掀起了一股海外并购的热潮,2003年10月,上海明精机床公司以53.6%的股份,收购了生产重型数控机床和数控专用机床的德国沃伦贝格公司。2004年又以65%的股份收购了生产数控镗铣床和加工中心的日本池贝公司。2003年11月,秦川机械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与联合美国工业公司签署了股份收购协议,收购其60%的股份,并对联合美国工业公司及其全资子公司(美国拉削机床刀具公司、北亚当斯制造公司及阿伯机床公司)实行控股管理和跨国经营。2004年10月,沈阳机床集团成功收购了世界著名品牌、生产数控龙门铣床、数控落地镗铣床、大型数控立式车床的德国希斯公司。


  一直到2005年10月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通过旗下子公司北京第一机床厂成功收购德国阿尔道夫·瓦德里希科堡机床厂有限两合公司,这股海外并购势头才算暂告一段落。

  虽说国内其他机床企业要么因为资金实力、要么出于谨慎一直对海外并购处于观望态度,再没有大的行动,而且业内人士对于海外并购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是,无可否认的是并购之后这些外企的经营和产品销售都取得了不错的业绩,而且借助被并购企业的技术、管理、品牌以及在国际市场的知名度,相比于完全同过自己积累、努力来提高企业的运行质量和制造实力也未尝不是一种捷径。

管理创新

  齐重数控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齐重数控原齐一机床厂)是和齐二机床同时改制的企业,类型相同,只不过当时齐一机床获批政策性破产的时间稍晚于齐二机床。改制后的齐重数控在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举措,用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保证生产经营的有序进行。

  这其中包括资产经营责任制和管理者年薪制、财务派驻制、质量检查员派驻制、无责任推进法、现场管理预警制等一套具体制度,通过这些制度完善了企业的考核赔偿机制,建立了精细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值得一提的是,齐重数控是国内机床行业首家成功实施ERP资源管理的企业,通过实施ERP工程,推进了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建立了现代化的市场链体系,加强了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整合企业内部资源,把企业的销售、设计、生产、财务等部门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了信息的流动速度,建立了快速反应机制。企业信息的实施,促进了技术创新,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几年下来,齐重数控通过体制改革和管理创新已经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企业经营形势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

  其实,在管理创新领域,每个企业都在寻找适合自己企业的管理方法,都在根据自身情况量身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事实看来,多数企业的改进、创新都卓有成效,获益匪浅。

技术创新

  不管是企业宏观的体制创新,还是内部管理上的创新,企业的最终的落脚点无非是其产品的创新与更新换代方面。因此,无一例外的几乎所有企业都会将工作重心放在技术创新上。在技术创新领域,引进技术、合作生产、人才培养等机制是各企业屡试不爽的妙招,不过因为企业具体环境不同,因此各自制定的实施政策和创新方向也有所不同。

  桂林机床股份有限公司主要是依靠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大、清华大学等国内多所名牌大学和科研院所进行技术咨询和合作探讨,最终研发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四种数控自动万能铣头。这些核心技术功能部件的成功研制,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西方的技术封锁,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
极端制造术被人称作目前世界制造领域科技发展的四大趋势之一,专家认为,极端制造技术是未来高技术更新换代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高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这一趋势将成为今后机床制造技术发展的重要内容。上海机床厂有限公司把极端制造技术利用在重型、特大型数控外圆轧辊磨床的开发制造上,使这种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为上海重型机器厂制造的世界最大的数控轧辊磨床MKA84250/15000—H,有效磨削工件长度为15000mm,最大磨削直径2500mm,最大磨削工件重量为250t。无论是在可加工重量还是在机床规格上,它都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磨床,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大工件重量的数控轧辊磨床。

  此外,技术出身的威海华东数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汤世贤对于技术创新的感情更是深厚。公司一直坚持“自主创新,向世界上最先进的多轴五联动数控系统研发进军。”为了实现目标,公司不远万里去筹集资金;为了迈过从数控系统到数控机床的设计这道门槛,还直接聘请日本数控机床设计师为公司培养了更多人才。资本的助力,人才的推动终于助推威海华东数控走在了技术前沿。2005年3月,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纳米加工中心在华东数控诞生,纳米中心的问世,打破了世界其他国家对我国在高精密加工设备设置的重重封锁线,结束了中国机床处于价值链最低点的局面。2006年2月,华东数控在京津城际轨道工程关键设备——专用数控磨铣复合机床竞标中成为惟一中标企业,该机床属于国内首创,世界第二台。

小结

  自主创新对企业而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虽然现在我们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是在国际的竞争中还远远不够,对行业的这种现状有业内人士称之为“高端失守、低端缺乏创新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虽然有过于偏激,但是必须承认中国现在的确还不能称得上是一个机床制造强国。行业渴望创新渴望自强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万丈高楼平地起,扎实的基础工作绝不能忽视,只有投入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来夯实基础,才能谋得长远发展。再者,企业应该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不同阶段的发展规划,而不能急功近利,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逐渐由消化吸收创新过渡到原始的自主创新,掌握核心技术,赶上世界发展潮流,最终实现“中国装备,装备中国”。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直播预告 | 新能源汽车行业零部件加工制造
  • 24-06-14
  • 以旧换新正当时 | 618大促福利加码
  • 24-06-14
  • 【CIMES2024展商推荐】以“智”赋能 向“新”而行——大族激光智能装备集团
  • 24-06-14
  • 【CIMES2024 展商推荐】注重效率 更重精度——三丰精密量仪(上海)有限公司
  • 24-06-14
  • CIMES2024丨刀具、工具及测量类“黑科技”展品前瞻
  • 24-06-14
  • CIMES2024主旨论坛丨智能制造未来&高质量发展论坛
  • 24-06-14
  • 【CIMES2024同期活动预告】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智能制造未来&高质量发展论坛
  • 24-06-13
  • CIMES 2024开展在即,埃马克展台亮点先睹为快!
  • 24-06-13
  • 【CIMES2024同期活动】聚焦前沿技术,共促行业高质量发展
  • 24-06-12
  • 马扎克中国 | 2024西安国际机床展
  • 24-06-11
  • 【专精特新展品特辑】瑞士设计,高端性能——百超迪能:D-Soar Plus-G 80000W 特高功率光纤激光切割机
  • 24-06-11
  • 【展商推荐】镗刀世界,U钻天下 ——浙江甬岭数控刀具有限公司
  • 24-06-11
  • 保持战略定力,专注激光切割—专访邦德激光国内市场部总监李磊
  • 24-06-11
  • CIMES2024丨金属成形及激光加工设备类“黑科技”展品前
  • 24-06-11
  • CIMES2024丨金属切削设备类“黑科技”展品前瞻
  • 24-06-11
  • 【CIMES2024同期活动预告】2024全国机械工业两化融合推进大会暨工业母机赋能‘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研讨会”
  • 24-06-11
  • 【CIMES2024同期活动预报名】特种加工技术产学研用交流会
  • 24-06-11
  • CIMES2024丨倒计时10天,展会亮点抢先看
  • 24-06-07
  • 【CIMES2024同期活动预告】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智能制造未来&高质量发展论坛
  • 24-06-06
  • VIP俱乐部 | 时代华嘉沈阳“先进智造”精密高效加工论坛
  • 24-06-06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