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精益思考 | SMED理论的极简化实践

国际金属加工网 2025年06月05日

什么是SMED?

SMED——Single Minute Exchange of Die

定义:以最小的设备停机时间来进行不同产品间的生产切换,以最大限度提高设备利用率的方法。

怎么将理论更好指导实践呢?

上个月模具厂精益培训,内容是SMED 核心含义整合成极简思维链再向广大员工推广。辅导老师课件中关于 SMED的内容规范且书面,不熟悉的人要拐几个弯才理解,把课件内容整合成顺应大家日常思维的链条然后在员工中推广,促使SMED思维迅速广泛地传播,无疑有着巨大的实际意义。比如下面的例子:

表格左边的内容规范且书面,不熟悉的人要学习相当时长才能深入理解;右边的内容人人都能立即上手,如同拿起一把螺丝刀拧螺丝,人人都会。

这个例子展示出精益培训的深层要求——要深入浅出地宣贯精益管理理论。管理人员在贯彻各种精益理论时,对于一般性理论,要把理论转化成普罗大众极易接受的形式再予以传播。基层人员参差不齐且人人身负生产重担,只能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如果宣贯人员只是把课件中的理论几乎原封不动地传递到基层员工,指望广大员工如同全日制学生消化理论且在实践中创新,期望虽好但不符合实际情况,执行起来困难重重。

如何让精益工具快速为我所用呢?

1、对理论进行极简化解构

将 SMED 的学术化表述转化为"极简思维链",本质是知识重构的过程,要求管理者具备双重翻译能力:既要吃透理论内核(如SMED 的内部作业与外部作业转换原理),又要洞察员工认知特点,用生活化的因果链替代抽象术语,建立理论到实践的高效桥梁。

2、培训设计的指导思想

课件改造需遵循成人学习规律,基层员工基本都是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工作记忆容量有限,模具厂采用的"极简思维链"策略,实质也是构建知识模块化,紧扣员工的学习时间和时长变化不定的特点。

3、持续改进

理论要真正落地,员工的学习效果要在工作中体现,不是依靠一次培训就能完成的,需要在建立科学方法的基础上多次实验、试错、迭代。当员工能用自己的语言重构理论、用日常思维习惯拆解专业问题,精益管理才真正实现了从"知识灌输"到"能力内化"的质变——这种转化正是制造业的关键软实力!

培训心得来源:模具厂  侯杰

编辑 | 谢宇红

审核 | 张林雄

(株洲钻石切削刀具股份有限公司)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