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年度融资26起、最大金额30亿,医疗机器人有多火?

医疗机器人有多火?

2020年,站在融资的角度上来看,整个机器人产业中上最受资本关注的分别是移动机器人与医疗机器人板块。据高工机器人不完全统计,过去一年中,医疗机器人领域发生融资26起;6家企业年度融资2轮,亿元级融资7家。微创医疗机器人以30亿战略融资,一举成为年度单笔最大规模融资。

1612401590630003444.png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 高工机器人统计

这一势头仍然延续到了2021年1月份,据高工机器人观察,今年1月医疗机器人领域融资4起,包括:卓道医疗数千万、术锐3亿元、熙象科技近千万,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已在2020年完成两轮数亿元融资的精锋医疗在今年1月再度融资近6亿,三轮融资在短短9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

另一方面,从中国医疗机器人企业上市情况也可感受到赛道的热度,据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GGII)统计,截至2020年8月21日,申请科创板的中国医疗机器人相关企业有31家。其中,行业老兵天智航于2020年7月7日正式登陆科创板,被称为“国内骨科手术机器人第一股”,目前市值达173.61亿,对比发行市值50.33亿,抬升了245%。

诚然,疫情是医疗机器人“蹿红”的一味催化剂,但表象下是更为深层次的则是社会民生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医疗资源匮乏、精准医疗需求增长等,都将希望寄托在了医疗机器人上。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逆的社会发展趋势,而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部分地区医疗资源匮乏是一个短期内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发展医疗机器人是社会必需。

同时,利用医疗机器人将大大提升精准医疗水平,以传统骨科手术为例,其主要依赖于主刀医生的经验和医生对手臂肌肉的控制以及病灶的清晰视野,大切口和高辐射量都可能会增加手术风险。机器人辅助骨科手术和传统骨科手术相比,具有准确到达病灶、切口微小、稳定性高、具有良好的术后效果等优势。

巨大反差,还在亏损的国产厂商

资本大肆入局的背后,也带来了一定的隐忧,医疗机器人疯狂吸金,说明产业正处于风口之上,这也意味着,一旦风口过去,将会有一批企业死掉。与此同时,在上述融资事件中,B轮及之前的融资达到16起,不少企业还在天使轮、Pre-A轮阶段(排除战略及股权融资外),这表明多数企业还在讲故事阶段,商业模式并不明确。而医疗机器人从研发、生产到应用,高技术难度伴随全程,这个过程漫长且充满变数。

即使是2010年就成立的天智航来说,这条路都走出了满满的辛酸感。据天智航招股书数据显示,2017年-2019年,天智航主营产品骨科手术导航定位机器人确认收入的销量分别为16台、20台和41台,产能利用率仅为24%、10%和17.67%

2017年、2018年和2019年,天智航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分别为-1604.36万元、-3910.14万元、-3372.84万元。天智航在招股书中如此表述:报告期内,公司尚未盈利且存在累计未弥补亏损。再看看研发投入,2017-2019年,天智航研发投入占营收比例为30.42%、32.74%、33.55%。

这不禁让人想到了1月22日【心声社区】发布的任正非《星光不问赶路人》的讲话,他讲到:“我们每年投入研发经费是200亿美元,但收益只有研发投入的40%,60%的蜡烛在黑暗的探索之路燃尽了。”

医疗机器人领域亦是如此,开路只能不断砸钱做研发。天智航至今仍在亏损做研发……

与天智航同年成立的柏惠维康,其COO聂智在融资完成后表示,目前我国整个医疗机器人市场其实还处于一个“高壁垒长周期”的发展阶段,远远未到规模化程度。作为柏惠维康主推的“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为我国首个正式获批的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仍然在临床试验阶段。

柏惠维康表示,公司未来将投入至少3亿元用于“睿米”神经外科手术机器人的市场推广和产业链上下游布局;投入至少1亿元用于公司新产品口腔种植机器人的推广与合作。

再来看看,年度最大融资的微创医疗机器人,成立于2014年的微创医疗机器人主要从事手术机器人医疗器械的研发、生产和商业化,公司已完整地覆盖腔镜、骨科、血管介入、经自然腔道、经皮穿刺五大细分赛道的医疗机器人产业化战略布局。

目前,微创医疗机器人在研产品处于不同的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截至2020年末,公司已有2个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3个产品已成功豁免临床,另有多个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的产品。至今为止,微创医疗还没有上市的机器人产品并实现正常盈利。据披露,2020上半年,微创医疗手术机器人业务可呈报分部亏损净额为230.9万美元。

反观,国际医疗机器人巨头达芬奇机器人,复星医药曾在2020年初表示,2019年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中国装机量破60台,单台价格2千万。而在美国,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经非常普及,在包括社区医院在内的全国几千家医院里,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装机量已经达到几千台,只要是略具规模的医院,基本都会配备达芬奇机器人。

资本的大举入局,持续亏损的国产医疗机器人,二者之间形成了巨大反差,大多数厂商正面临着技术门槛太高、投入周期长、烧钱多、商业模式不清晰等行业问题。但“无限风光在险峰”,靓丽的风景总是与风险并存,看到风险的同时也要看到克服风险所带来的巨大社会价值。最终走出来的医疗机器人厂商,必然将成为中国的“达芬奇”。


(高工机器人 撰文 | 歌者)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