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环境展望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交通部等政府部门分别释放出不同维度智能网联汽车政策信号。

01

工信部明确三个重点方向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发展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蔡荣华指出,在信息通信、互联网、人工智能、新能源的赋能下,汽车由传统的运输工具加速向新型动力驱动和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的智能移动空间和储能单元转变。技术架构、产品结构、产业形态,包括消费模式正在被颠覆,电动化、智能化潮流势不可当。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陈克龙强调,智能网联汽车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必争之地,工信部将重点推进三个方面的工作,推进智能网联汽车发展:
1、推动网络化基础建设。发挥各方优势,加快布局5G蜂窝通信基站,部署LTE、V2X的路测技术。
2、完善标准体系,启动“十四五”标准体系建设,加快车载信息交互,车路协同、网络安全等相关标准的制定,形成基于车路协同,体现中国特色的体系架构。
3、推动测试示范,联合修订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的管理规范,鼓励有关地区开展载人载物规模化示范应用,探索新商业模式。

02

四方面构建车联网安全生态

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局长赵志国重点介绍了当前我国车联网安全现状及工信部将重点采取的工作。
他指出,从车联网动态监测情况看,网络攻击向车联网领域延伸,今年以来发现整车企业车联网信息服务提供商等相关企业和平台的恶意攻击,达到280余万次,平台的漏洞、通信的劫持、隐私泄露等风险十分严重,危害更加严峻。
从车联网企业网络安全实际看,产业链相关企业,特别是传统车企,网络安全意识不强,防护能力不足,安全投入不够等问题也比较突出。在去年的专项调研、检测中发现,85%的关键部件存在着安全的漏洞,80%以上的车联网平台等存在缺乏身份鉴别、数据明文重组等隐患,近六成企业缺乏自动化的网络安全监测响应能力。从车联网安全产业支撑能力看,针对车联网安全的特定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创新不够,供给不足。
基于上述问题,工信部将通过以下4个方面着力构建可信赖的车联网网络安全的生态。
1、探索建立车联网产业链企业网络安全分级分类管理模式明确产业链各类企业安全的要求,提升企业的网络安全水平,着力解决整机、整车企业的网络安全意识不强的问题,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内部网络安全的管理体系,打造整车企业网络安全综合集成创新和服务保障的能力,重点针对车联网的平台、车载关键设备、远程服务应用积极构建企业自检测、第三方测评、政府监督相互协同的网络安全监测认证评估体系,提升车联网关键设备和关键环节的内生安全水平。
2、打造安全监管的服务生态,加强车联网安全政策的供给加强车联网安全政策的供给,完善危险监测、信息共享、监督检查、协同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推动车联网安全标准的研制和实践,组织开展试点,引导企业对标、评标、达标,提升安全的防护能力,加快车联网态势感知、智能网联汽车安全检测等平台的建设,打造车联网安全漏洞库,提车联网安全公共服务的能力,面向重点车联网企业定期发布车联网安全的态势报告,事件通报,指导企业防范风险、整改隐患。
3、推动发展产业融合创新的生态统筹有关政策资源,面向前端感知、网联通信、车辆控制、边缘服务、智能设施等安全需求,加大、加强技术攻关,发挥龙头车企的带动作用,打造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解决方案,支持建设车联网网络安全、技术创新的示范区,引导产业链上下游的资源集聚,加速推进成熟技术的产业化应用。孵化一批优质企业,培育产业发展的动能。
4、积极构建终端用户的安全生态面向数据安全等重点问题加快完善相关政策标准,明确车联网数据安全管理和个人信息保护的基线要求,加强数据跨境安全管理,明确确保车联网数据安全,切实保障用户的权益。

03

智能网联汽车将获得法律支撑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孟秋表示,交通部将加强技术创新的“四化”应用,积极推动车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自动驾驶等技术的有效应用,鼓励汽车企业与交通运输行业在政策框架下共同推动自动驾驶的试点示范工作,开展法律法规制度的前瞻性研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分析《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法规条例适用的问题。不断完善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营造良好的法律法规环境,对智能网联在交通行业的应用提供应用场景和法律支撑。

04

小结

综上所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政策趋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向:未来智能网联汽车标准体系或将有更多关于路及车路协同层面的标准出台;同时《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管理规范》有望修改;车联网安全形势严峻,加大监管势在必行。

( 汽车工业信息网)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