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浅谈中国物联网的崛起之路

10月19日,世界物联网大会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召开。来自中国、日本、美国、德国以及瑞士等30多个国家企业代表和学者出席了此次峰会。借此峰会提议与精神,小编也总结了近年来中国物联网的一些发展情况,接下来将会为您一一揭示……

物联网的定义与发展

物联网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顾名思义,物联网即万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起始于互联网,并在其基础上不断衍生与发展,最终形成了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信息交互模式。物联网是指通过RFID、GPS、红外感应器以及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将所有的物品与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讯,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监控以及管理的一种网络。

1999年,中国首次提出物联网的概念,不过当时命名为传感网。近年来,美国提出发展物联网的想法,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借此机会,中国凭借互联网产业发展的优势,迅速融入了物联网行业大军。

2009年10月24日,中国第一颗自主研发的物联网芯片——“唐芯一号”在第四届中国民营科技企业博览会上亮相,这也意味着我国在国际物联网产业有了话语权。

据业者分析,物联网或将引起继计算机与互联网之后的第三次浪潮。中国物联网已经提升至国家战略的高度,它不但是未来智慧城市建设的基础,更是未来国家产业机构调整以及转型的契机。

随着“十三五规划”以及“中国2025”等多项政策的提出,我国物联网产业正以高态势增长的趋势。至2016年底,我国物联网产业市场规模高达9500亿元,同比去年增长26.67%,预计2017年其市场规模将突破万亿大关。

物联网涉及的领域

在物联网发展的过程中,以RFID标签、传感器以及嵌入式系统等三个技术为核心,广泛被应用于智能交通、政府工作、公共安全以及环境监察等多个领域。

中共中央宣传部原秘书长官景辉表示,“物联中国”已经在孕育之中,而物联网的发展,则是全人类参与的过程。未来我们需要打破常规思维,不断创新并推动“物联网革命”的发展。

以车联网和RFID标签应用为例,据统计,从2010字2015年之间,我国车联网用户飞速增长,其数量从350万爆增至1700万,年复合增长率高达35%。自2016年之后,我国车联网战略发生了重大转变,未来其或将迎来全新汽车时代。

另一方面,RFID电子标签的技术应用也广泛被用于门禁控制、产品防伪、包裹追踪识别以及物料管理等。据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RFID电子标签市场规模高达542.7亿元。在RFID电子标签所有应用领域中,金融支付以26.7%的市场占比,排名第一。

物联网面临的问题

以目前中国科技发展水平来看,传统产业的变革需要新型产业链的带动,无疑物联网将成为新型产业的重中之重。在这其中,中国的物联网发展也面临着以下问题:

其一,物联网属于新型产业,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物联网引进至今,仅有不到20年时间,以至于中国乃至国际并没有统一的行业标准,即使关于物联网的定义也产生了多个版本。

其二,缺乏核心技术以及自主研发意识。对于物联网的一些核心技术,如RFID技术等过于依赖国外,没有自主知识产权。

其三,个人隐私以及安全问题是关键。在RFID使用过程中,个人信息的嵌入会导致部分信息泄露,严重点甚至会威胁个人财产以及生命安全,这也将成为未来技术革新的一个关键。

其四,成本昂贵,推广难度高。在物联网发展的萌芽阶段,我国部分芯片以及设备来自于国外,其昂贵的成本对于推广大大提升了难度。

未来该何去何从?

物联网不再是天方夜谭,它正渐渐地走进我们的生活。有业者认为,物联网不但可以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生活质量,还能为全球技术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目前,美国、德国、英国以及英国等都在不断投入巨资深入研究物联网。

作为互联网产业发达的国家,中国应该以互联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国民数量优势,明确各产业链的利益关系,梳理并创建新的商业化模式。在市场方面,政企应该相互合作,把握中共十九大精神,共同推动物联网产业的发展。

物联网不是一个产品,更不是一个企业可以做出来的,它需要多企业协同发展,政府不断指引方向,它是利国利民的伟大创意,更是未来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结语:

物联网作为一种大规模产业,它的发展需要长时间的积累与酝酿,从中国的经济以及科技水平来看,中国物联网的崛起之路才刚刚开始……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百超助力爱派尔智能制造升级,效率与管理双飞跃
  • 25-05-07
  • 定档!2025航空装备智能制造大会将于2025年7月10日在成都召开!
  • 25-04-14
  • ANCA强势亮相2025CIMT:智领未来,切削无界
  • 25-04-14
  • 魏因加特纳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宣布领导层交接
  • 25-04-14
  • 政企校协同 | 打造交通装备智能制造公共实训基地
  • 25-04-11
  • 落实责任担当,展现“力劲温度” | 力劲获“履行社会责任优秀企业”荣誉
  • 25-03-06
  • 雷尼绍荣获“高成长企业奖”,携手大宁功能区共绘智能制造新篇章
  • 25-03-05
  • 汇聚全球顶尖机床企业,聚焦智能制造前沿技术—— CIMT2025即将盛大启幕
  • 25-02-28
  • 蔡司工业测量自动化遇上OPC UA:开启智能制造新篇章
  • 25-02-21
  • 山东省委书记林武莅临海克斯康视察调研
  • 25-02-20
  • API测量科技助力机器人产业研发及科技成果转化
  • 25-02-14
  • Inventor 助推阿匹斯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 25-02-12
  • 中观发布全新HyperScan智能光学追踪3D扫描仪
  • 25-01-15
  • 蔡司自动化解决方案:提升企业效率的智能化伙伴
  • 25-01-14
  • 探秘灯塔工厂:山特维克可乐满基默工厂的智能制造之光
  • 25-01-13
  • 首批!海克斯康获批国家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
  • 25-01-09
  • 2025新年特刊:打造新质生产力,智启未来新篇章
  • 24-12-31
  • ABB 机器人明星产品闪耀登场
  • 24-12-31
  • 海克斯康出席2024装备制造业发展大会
  • 24-12-23
  • 全国各省市铸造协会代表参访力劲集团深汕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 24-12-20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