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中国制造业再迎“升级潮” 政策布局有讲究

【编者按】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解释,决策者在寻找政策发力点时所遵循的标准主要是:市场潜力大、与相关行业关联程度高、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强、自身有一定产业基础等。


继已经实施的7大类重大工程包和不久前推出的“轨道交通”、“现代物流”两个工程包之后,7月30日国家发改委再次发布了“新兴产业”、“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两个重大工程包。由于中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因此制造业的发展方向便尤其引人关注。专家指出,相关工程包的实施将使一批制造业关键领域率先完成升级,然后辐射到更多行业,从而进一步提升中国实体经济整体实力。

六大领域齐发力

从步履蹒跚的东北老工业基地,到薄利多销的广东加工代工企业,“制造业大而不强”似乎一直是盘踞在中国经济上空的乌云。

以一款售价650美元的iPhone手机为例,如果除去闪存、屏幕、中央处理器、蓝牙等产自欧美韩日的重要部件,那么整机组装成本仅为15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制造业仅仅能分到售价的2.3%。另一个例子则是机器人,我国的机器人销量位居全球之首,但其中零件却有七成以上来自外国。

如何才能扭转这一局面?政策显然已经出手。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推出的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重大工程包,主要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将加快推进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等6个重点领域的关键技术产业化项目。

该负责人透露,有关部门将按照部署,力争用较短时间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实现产业化,建立一批具有持续创新发展能力的产业联盟,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中国制造的知名品牌,创建一批国际公认的中国标准,加快推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

政策布局有讲究

对于为何选择轨道交通装备等6大领域作为突破口,发改委产业协调司副司长蔡荣华解释,决策者在寻找政策发力点时所遵循的标准主要是:市场潜力大、与相关行业关联程度高、对整个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强、自身有一定产业基础等。

例如,中国用7%的耕地养活全球20%的人口,农业生产压力较大,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证粮食的安全,农业就必须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而要实现农业机械化,则要有现代的农业机械作为支撑。再如,我国海岸线长达1.8万公里,进出口的货物90%都是靠船舶来运输,同时新勘探的一些资源,相当一部分在海洋,因此船舶工业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便显得尤其重要。

“在过去,我们推动制造业升级,但往往市场需求却并未跟上,于是造成了升级后反而不如升级前盈利多。如今,市场需求也在升级,所以此时推出工程包相对而言会得到更多的市场支撑。”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曹建海在分析政策出台时对本报记者说。

在具体实施层面,相关人士表示,将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引导和带动更多社会资本特别是民间资本参与工程建设,积极探索政府资金与信贷、债券、基金、保险等相结合的多种融资组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同时,还将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风险补偿机制等,支持创新产品推广应用。

增强经济“免疫力”

集中突破,以点带面。制造业即将迎来的“升级潮”,对中国经济而言又意味着什么呢?专家普遍认为,摆脱传统制造业的低附加值处境,向“微笑曲线”的研发和服务这两端延伸,意味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同时提高制造业周边服务业的比重,这就将进一步改善中国经济结构,增强中国经济应对风险时的“免疫力”。

前途光明,道路却并不平坦。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徐洪才看来,实现中国制造业目标的挑战首先是人才方面的挑战。他认为,很多人才没有有效结合起来,没有创造一个有利于人才充分发挥自主创新能力的体制机制和环境,所以才要鼓励创新创业。

“制造业”大而不强“,很大程度上是微观经济的问题。一方面,很多制造业企业痴迷于政府订单;另一方面,许多行业的发展过于依赖投资而非消费。”曹建海说,仅仅从事高端制造领域不等于就拥有了竞争力,还要看其满足市场需求的程度,而此次工程包的发布无疑为制造业更快更好升级指明了路径。

事实上,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已经成果初现:上半年,六大高耗能行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比重回落0.3个百分点,与此“冰火两重天”的是,智能电视、城市轨道及车辆、太阳能电池、水污染防治设备产量却分别实现了25%以上的增长……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见证革新!UR15高速协作机器人震撼登场
  • 25-05-13
  • 高露洁代表团到访仙工智能总部,合作伙伴关系再升级
  • 25-05-09
  • igus推出人形机器人Iggy Rob,售价不到50000欧元*
  • 25-05-08
  • 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将于8月8日至12日在北京举办
  • 25-05-08
  • 让农产品采摘更高效,2万元就能启动机器人方案
  • 25-05-07
  • 能驮起重达600公斤货架的自主物流机器人
  • 25-04-29
  • 机器人专题 | 海克斯康带您破解人形机器人“关节密码”,三招拆解黑科技
  • 25-04-24
  • 物流机器人和人工接力拣货,效率提升40%!
  • 25-04-23
  • 机器人专题 | RoboDyn校准与检测神器,助力人形机器人加速奔跑
  • 25-04-11
  • 机器人专题 | AI+仿真双驱动,海克斯康领跑人形机器人研发
  • 25-04-11
  • 270+新品 | 工程塑料人形机器人,降本增效再升级
  • 25-04-08
  • “强制下班”黑科技 | 用于机器人外部轴的预装配拖链
  • 25-04-08
  • 小笨智能医疗解决方案|重构齐鲁医院服务广度和深度
  • 25-04-08
  • CIMT 2025 | 数控系统和工业机器人的完美结合
  • 25-04-07
  • 展会预告 | KUKA AMR 邀您共赴2025 CIMT 机床展
  • 25-04-03
  • CIMT2025|解锁“绿色制造”之旅——智造未来,碳寻无限
  • 25-04-03
  • 遇见她力量 | ABB机器人许峰入选IFR “机器人行业十大
  • 25-04-01
  • 海德汉CIMT 2025 | 机器人的旋转编码器和功能更多的旋转编码器
  • 25-03-31
  • 未发先火! JAKA Zu 30凭何精准切入汽车行业痛点?回
  • 25-03-27
  • 随时随地提升机器人技能!ABB推出“RoboMasters”个性化培训应用程序
  • 25-03-26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