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中国本土汽车设计四大迷局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当一个行业爆发式增长之后,往往会带来各种各样的问题,中国的本土汽车设计行业似乎正在经历这一阶段。

很多媒体把2002年定为中国汽车消费的元年,从那一年开始,中国的汽车行业开始井喷式增长,谁也没有预料到中国普通民众对汽车的消费能力。中国汽车行业赶上了消费者举着钱排队交定金和加价销售的天堂时代。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中国的本土汽车品牌开始逐步走向中国汽车历史的舞台。当既没有技术又没有品牌的中国式老总们怀揣着远大的梦想开始敲打出一辆辆汽车时,另一批怀着同样远大梦想的本土汽车设计师们也开始了创业之路。从此,中国本土的汽车设计行业诞生了。可以说,汽车市场的辉煌催生了中国汽车设计行业。

然而,和所有行业一样,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的汽车设计行业并不是一帆风顺。经过几年的发展,中国涌现出了一批小有名气的汽车设计公司,依托于自主品牌的发展,业务倒也发展顺利。然而,金融危机的到来,使得中国汽车设计行业种种矛盾充分暴露。中国的汽车设计公司与乔治亚罗、宾尼法尼亚等世界知名汽车设计公司相比,还需要突破重重迷局,才能成为世界一流的设计公司。

迷局一:如何与国际知名设计公司的竞争?

这一点对国内的较为知名的本土设计公司长城华冠压力更大,经过五年的发展,长城华冠已经初步具备了国际一流设计公司的潜质。他们提出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成为世界一流的汽车设计公司。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要想与世界知名的设计公司竞争确实还要有很长的路要走。规模较大的国外设计公司一般有上千人,分工很细。并且一般都有大型汽车公司控股或者参股,实力雄厚。同一个专业,在中国也许只有10个人去完成,国外有可能有上百人,在专业的深度方面,中国汽车设计公司在短期内不可能与之媲美。汽车设计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经验积累和沉淀才能把握。要打造一个市场认知的品牌,需要好几代产品的开发设计才能形成。

事实上,外资汽车设计公司对中国汽车设计市场的蚕食已经很深。并且,这些公司逐步具有了中国本土低廉的设计师成本,并且携优秀的案例主动降低价格,这对本身价格就为几分之一的国内汽车设计服务公司而言不可想象。

迷局二:如何突破简单模仿?

和日本韩国的汽车行业发展一样,中国本土的汽车品牌也是从简单的模仿开始制造汽车。对于模仿,很多国内的专家也是见仁见智,认为模仿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使企业少走弯路,快速的建立整车开发的模型。但是随着国际知识产权法规越来越完善,这条路似乎越来越不好走。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简单的模仿虽然能得到短暂的市场响应,但从长远来看,这对自主品牌的形象,对企业自主开发都是没有任何好处。

然而,最近模仿似乎有愈演愈烈之势,从F3的热销、到海马C71的最新推出,我们看到模仿虽然有了很多的改进,但是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这些车的“出处”。虽然很多时候,模仿都是汽车制造企业对汽车设计公司的要求,但是,很难想象一个整天为客户COPY现有车型的工作室能成为世界知名的汽车设计公司。所以,当中国的整车逆向工程进行的如火如荼之时,从内心深处,我们也感觉到了不安。

迷局三:如何将中国艺术融入到汽车造型中?

乔治亚罗曾说:“中国的汽车设计缺少中国元素。”,本人并不完全赞同。但是,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没有自己的品牌元素却是不争的事实。法国人的浪漫在标致车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德国人的严谨在大众车中一览无余,日本人的细致则在丰田本田中精巧呈现。而提到中国汽车呢,消费者心目中似乎并没有鲜明的形象。对某一品牌来讲同样如此,设计的内涵就是文化,中国的汽车形象如何体现出中国人善良、勤劳、勇敢的性格成为中国汽车设计行业的一个重要课题。确切来讲,中国的汽车生产企业和设计大师如何摆脱“崇洋”的心理,将中国普通民众喜爱的元素巧妙融合其中才是真谛,而这种融合并不是生硬的。

迷局四:如何摆脱行业无序竞争?

和中国的其他行业一样,高速发展之后随之而来的便是无序的竞争、低价竞争,最后受伤害的是整个行业。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中一直有一个潜意识:找中国的汽车设计公司就是为了省钱,快速开发。所以,本来就不是很多的本土汽车设计公司互相压价。一些小的企业只有10几个人,对于整车的开发往往会省掉很多环节。整车设计不是个人活动,是一个团队的协作才能完成的事情,要具备整车开发能力,需要保证100人以上的规模。这样的无序竞争最后会产生很大风险,包括汽车产品本身的质量、性能风险和产品销售的风险。一旦有重大隐患造成大规模故障,对汽车企业及其以及设计的公司都是非常大的损失。治理无序竞争的一个有效方法,就是兼并整合,将一些实力较弱公司整合到大的设计公司旗下,既防止了互相压价的风险,也是自身的技术实力得到壮大。

中国的汽车设计行业虽然时间很短,但是发展非常迅速,我们欣喜地看到一批本土设计公司正在茁壮成长,当然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还要和汽车设计公司一道来面对以上的这些问题,因为中国的自主汽车品牌和本土的汽车设计公司本来就是拴在一根绳上的蚂蚱,同呼吸共命运!

对于中国的汽车设计行业的发展,汽车设计大师乔治亚罗的话似乎更具有指导意义:“很多产品刚设计出来时看上去都很有个性,但如何将个性转化成共性,如何将第一个转化成无数个,如何将原创转化成品牌,这需要你扎根于生活,与生活能产生共鸣的产品才会成为经典。”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