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回望40年 中国航空工业行商天下之旅!

1978年,是中国历史发展中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这一年,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从此深刻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影响了世界。

40年前,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航空工业打开了通向世界的大门,中航技应运而生。40年行商天下,从国内做到国外,从航空产品做到非航民品,从无到有、由小到大、变弱为强,中航技以航空贸易起家,成为中国航空工业面向世界的主窗口。40年风雨兼程,40年砥砺前行,重温这段创新创业的激情岁月,回顾与改革开放共生共荣的光辉历程,一幅中国航空工业转型与变革的历史画卷缓缓铺开……

20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在此之前,一直执行国家对外无偿援助政策,为维护国际和平做着重要努力的中国航空工业,也迎来了发展道路上的新契机。1978年末,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国家援外政策和体制发生重大调整,援外工作开始向经济贸易方式过渡。在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军援转军贸”的战略思想引领下,已有30年基础的中国航空工业开启战略转型,准备投身国际市场竞争。

1

中航技创建期相关文件

1979年初,中国国防工业第一家进出口经营机构——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公司(中航技)成立。

2

北京,交道口南大街67号原三机部所在地,中航技公司就诞生在这里

成立之初,为推进中国航空工业以崭新面貌抓住商机、迅速走向世界,中航技与第三机械工业部外事局实行“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特殊职能,共设一个领导班子和一套行事机构,统一组织中国航空工业进出口贸易。

成立后的中航技迅速走出国门,开始征战国际市场。3月15日,中航技第一个代表团由时任中航技副总经理刘国民率队,一行7人出访埃及,与埃及空军洽谈中国出口飞机、发动机的合同。

3

中国航空工业代表团赴埃及成功签署中国首单军贸

在此之前,所有进出口业务都要通过对外经济贸易部所属的专业外贸公司去做,首次出征的中航技其实还是个“门外汉”。

刘国民回忆:“赴埃及谈判难度和工作量非常大。那时中航技刚刚组建,业务建设几乎一片空白,出发时甚至连回国的机票款都还没有着落。

没有经验,没有渠道,甚至连出国必需的外汇都没有,老一辈航空人从零开始,参照过去从苏联进口飞机时签订的合同,起草了出口飞机的合同。“我们不但要迅速熟悉有关的方针政策,还要进行大量的技术准备,包括谈判的心理准备。”刘国民说,“谈判进行得异常艰苦,前后70多天基本上是连续作战。”

面对购买意向举棋不定的埃及空军,代表团花费了相当大的精力介绍飞机和发动机性能,从技术、经济等方面帮助客户详尽分析,最终赢得了埃及空军的信任。

4

出口埃及的歼6飞机

初闯国际航空贸易市场的中航技按照“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工贸结合、技贸结合、进出结合、以出口为中心”的总体战略,以区区3000万元人民币资金起步,迅速发展壮大。

1979年5月,中航技与埃及空军成功签署了两份合同,首战告捷,“中国军贸首单”总金额达1.67亿美元,中国的航空军贸也由此启程。

“正是有了首次出口销售的成功,才使中航技起步时期能有较快发展,才促成了中航技沿海地区子公司迅速组建。”回顾当年历程,中国航空工业以此为起点大步伐走向世界!

仅在成立当年,中航技军品出口成交额达到2.1亿美元,实际收汇3700万美元。借助国家前期军援的东风,中航技创造了以歼6和歼7飞机为主的出口小高峰;以歼7飞机航电改装为代表,紧密关注市场需求改进改型,实现了歼7M、强5、运12、运8、大修线的首次出口;客户覆盖扩展到15个国家和地区,奠定了与巴基斯坦、埃及、孟加拉等友好国家的长期合作基础……


5

与巴基斯坦项目合同签署现场

中国航空工业从此建立并拥有了走向世界的主渠道和主力军,为国家先进武器装备引进积累了宝贵的外汇资金;探索并迅速构建了海外营销和保障体系雏形;初步形成了我国航空军贸工作的体制机制。

作为中国航空工业对外开放的生力军、试验田,中航技一方面积极开展跨国、跨地区多种经营,扩大出口贸易;另一方面迅速在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开发区等特殊经济区域建立了航空工业的贸易窗口。

1979年11月1日,在中央决定对广东、福建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灵活措施之后不久,中航技率先响应中央“全国支援特区建设”的号召,派出精锐部队扎根深圳特区。找地、办厂、安家、立命,在广州设立分公司,并在深圳设立办事处。1981年几十位航空人在杂草丛生的荒丘上开始了艰难创业。

6

1980年,勘测初期的中航技深圳工贸中心

中航技深圳办事处(1982年更名为“中航技深圳工贸中心”)创立初期,通过外引内联,积极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引进。初期的基础设施建设与项目引进小有成效,至1981年底,中航技深圳办事处下属的四家工厂完成了341万元的总产值。

时任航空工业部副部长段子俊在这一年说道:“航空工业技术水平高、设备好,以我们的精尖产品和技术优势吸引外资,可以为特区建设一个装门面的窗口。”

“怎么办窗口企业,我们谁都不知道,只有积极探索,摸着石头过河。”1982年4月,深圳办事处升格为中航技深圳工贸中心出任工贸中心总经理的李国富谈及开办企业时说!

7

1984年,中航技旗下天虹商场成立系国内第一家中外合资商业企业

深圳工贸中心成立后首先建设了中航小区。“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建成后的中航小区引来众多投资办厂者,深圳工贸中心也因此迎来了创办企业的高峰。1986年,深圳工贸中心工业总产值已过亿元,利润800余万元,成为特区早期的强势企业之一。

到1987年,深圳工贸中心已拥有企业48家,南航电子、航空精密模具厂、航空电脑厂、天马微电子、深南电路、天虹商场、上海宾馆、飞亚达、中航物业、中航商贸等一批企业诞生,特区航空产业初具雏形。

支援特区高速发展的同时,中国航空工业迈出走向世界的步伐不断加大,开始登上世界舞台。1986年的英国范堡罗航展上,中国航空工业首次亮相。“这是我国第一次正式在国际大型航空博览会上参展亮相。”

时任中航技副总经理兼出口一处处长的王大伟回忆,初次参展,中航技在长10米、宽2米多的展台上放置了歼8Ⅱ、歼7M、歼教7、强5、运7、运8、运12、直9等飞机模型。

“首次参展起到了‘投石问路’的作用。中国航空工业终于在世界性的航空盛会中占有了一席之地!”谈及首次参展王大伟还记得展台上的五星红旗,自豪感油然而生!“航展现场,有客户和中间商索要资料,详细询问飞机性能、价格;有附件供应厂商主动上门推销自己的产品;有中国航空工业的老朋友前来祝贺,也结识了不少新朋友。王大伟告诉记者:“尤其是海外华侨,为中国有强大的航空工业而赞叹不已。但也有人以为我们是生产飞机模型的供应商,不相信中国能造飞机。”

8

第37届巴黎航展现场首次展出实物飞机的中国航空工业被围观

自此,中国航空工业开始积极参加各国航展,规模越来越大,范围越来越广,主题越来越明确,影响越来越广阔。法国,第37届巴黎航展现场,中航技首次展出了强5C、歼教7、运10等飞机和“飞龙”2号海防导弹;新加坡,第6届新加坡航展现场,K8飞机转场12000千米来到达樟宜展览中心作飞行表演。这是中国首次在国际航展上进行飞行表演。

1989年,中航技更名为“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至此,运行近10年之久的“一个机构、两块牌子”的特殊时期宣告结束。

9

1993年泰国航展中航技携飞机实物参加受到广泛关注

1993年,以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总公司为核心企业,组建中航技企业集团。经历了14年商海浮沉的中航技已拥有了60亿元人民币的资产,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贸关系;进出口总额累计71亿美元,其中出口成交45亿美元;为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同时带动一大批航空企业走向国际市场。

1997年,中航技组织中国飞机到远隔重洋的非洲做了一件举世瞩目的大事:10月13~29日,中国航空工业在非洲七国成功举办了K8教练机、运7-100客机和运7H-500货机的飞行表演。陌生的非洲大陆,多变的气候,从未见识过的机场,连续的表演和转场……

“三种飞机,长途跋涉,连续作战,靠的是飞机制造的优良品质。我们不仅由自己的飞行员做表演,每到一个国家还大胆让该国的飞行员去飞他们初次见到的中国飞机。各国空军的飞行员和官兵盛赞中国飞机的性能优越,有的人甚至不相信这些飞机是中国制造的。”作为亲历者王大伟对此记忆犹新“因为是白纸,才能画出最美的图画。”

正如王大伟所说,这次横跨大洋的飞行征战,进一步证明了改革开放以来,国际合作使中国飞机迈上了新台阶。

10

埃及K8E飞机合作生产线

此后,中国航空工业进一步扩大开放,加速与国际市场接轨。航空贸易在市场锤炼中不断发展壮大:实现K8、直9、“霹雳”9、运12等重点出口型号全面走向世界;埃及K8E飞机合作生产,首次实现单一产品出口向航空技术出口的转变,改变了中国航空工业单向从国外引进技术的历史;以航空军贸为主线,带动军民结合,运12飞机十年出口17国71架,并创造国际同类新机年度销量之最。

11

向津巴布韦总统介绍“新舟”60飞机

进入21世纪,“枭龙”首飞,战机研制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四共”合作模式,取得巨大成功,并实现首次出口,航空军贸持续稳定发展。

与此同时,中航技借特区改革开放的东风,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摸爬滚打,实现了军转民、股份制、中外合资、混合所有制等各项创新机制改革“零”的突破,并率先迈进资本市场大门。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资本市场开始启动,深圳特区喝得“头啖汤”。

12

1993年,中航技旗下飞亚达完成股份化改组后A、B股同时上市

凭借近水楼台,中航技成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先行参与者。1993年,飞亚达在完成股份化改组后A、B股同时上市,成为中国航空工业第一家上市公司;1995年深天马A股上市,上市当年,其利润已过3000万元人民币。中航技在深圳非航产业的长期发展,既有力支持了深圳特区建设,也为中国航空工业探索企业市场机制积累了经验。

中航技旗下深南电路进军电子装联业务领域

2009年,中国航空工业在原中航技的基础上,整合专业资源,军民分立,进行重组:成立中航技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中航技)和中国航空技术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中航国际)。

中航国际旗下天马公司现代化生产线

中国航空工业开始以新理念、新思路,展现出新发展、新作为。

2015年,装备巴基斯坦空军的“枭龙”战机为出访巴基斯坦的习近平主席专机护航


“我为中航技今日的规模宏大、欣欣向荣而由衷地高兴”王大伟表达了所有为此付出毕生心血的航空人们真挚的心声!忆往昔峥嵘岁月,看今朝再启新篇。

今天的航空贸易已实现跨越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出口产品不断升级,年均成交15亿美元,出口产品覆盖15个机种,签约国家达到43个;非航产业成果丰硕,从2010年上市的天虹股份,到2017年深南电路在深交所上市,特区航空企业也在新一轮发展中继续发扬着“闯”和“创”的深圳精神,实现着新跨越、创造着新经验。

回望40年来时路,中国航空工业在艰难和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变革求生、不断壮大、跨越发展的奋进之路。一代代航空人,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献给了祖国的航空事业!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