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工信部提出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动力电池回收已经成为行业痛点问题,工信部提出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电池回收”布局窗口打开。下面是小编带来关于工信部提出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的详细情况。

工信部提出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工信部提出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2月22日,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发布《2018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提出要“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是行业痛点也是“淘金地”

众所周知,动力电池回收已经成为行业痛点问题,亟需引导发展。

在相关产业政策的引导下,我国的动力电池市场从2014年开始爆发增长。2014-2017年累计4年已装机81Gwh。另据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发布的数据,2017年国内新能源汽车装载动力电池量达到37.06GWh,同比增幅达21.5%。

华安远见投资顾问公司首席研究员汪岚分析,按照动力锂电池3-5年的淘汰年限,预计2018-2019年国内动力电池废旧回收市场高峰将到来。2018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可达50亿元规模,2020年至2023年,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市场规模进一步增长至136亿元-311亿元。

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也评估认为,结合汽车报废年限、动力电池寿命等因素,2018年-2020年,全国累计报废动力电池将达12万-20万吨;到2025年动力电池年报废量或达35万吨的规模。

动力电池回收的通行路径目前主要分为两种。一种为梯级利用。另一种为资源回收。梯次利用由于拆解成本高、电池衰减不同、分选的水平不足,动力电池梯次利用存在难度;但在资源回收环节,已形成较为可靠的商业模式,据测算,2018年回收资源市场规模将达到50亿元左右,预计该行业的复合年增长率未来3年为26%、未来6年为44%。

政策法规频出迎击“报废潮”

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2月22日发布的《2018年工业节能与综合利用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发布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建立回收利用体系;要开展重点地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等。

在华安远见投资顾问公司首席研究员汪岚看来,这是自2016年以来,我国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发布的政策规范的“加强版”。

2016年1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商务部、质检总局曾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技术政策》,要求采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明确生产企业是回收责任主体,要求建立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溯源信息管理系统,跟踪记录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情况。

2017年5月,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公布《拆解规范》,并决定于2017年12月1日开始实施。《拆解规范》在一定程度上完善了行业规范,对废旧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的安全性、作业程序、存储和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要求。但对于制约当前废旧电池回收利用的最大因素,即电池型号规格尺寸问题仍未涉及。

工信部提出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工信部提出推进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

2017年11月,《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进行公示。工信部节能与综合利用司司长高云虎彼时表示,工信部将加快实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回收利用管理暂行办法,推进标准体系建设,建设新能源汽车国家监测与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溯源综合管理平台,积极探索技术经济性强、资源环境友好的多元化回收利用模式。

华安远见投资顾问公司首席研究员汪岚认为,工信部此次新发布的相关《要点》的目标更加具体,就是要“重点围绕保障废旧动力电池有序回流到正规再生利用企业。”

“电池回收”布局窗口打开

在太平洋证券研究团队看来,眼下正是动力电池回收业务的“爆发前夜”,值得汽车生产商、动力电池生产商抓紧占位。

事实上,近几年来已有不少电池企业在对再生利用与梯次利用模式进行探索。公开资料显示,骆驼股份、比亚迪、宁德时代、华友钴业、国轩高科、中航锂电等锂电材料企业和电池生产企业,均在动力电池回收领域展开了布局。

在骆驼集团蓄电池研究院的一位负责人看来,目前国内电池回收技术以再生利用为主,商业化前景广阔。他认为,从电池种类看,动力电池以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电池为主。磷酸铁锂中贵金属含量少,而三元材料中主要金属镍、钴、锰的含量分别占12%、3%及5%,金属总含量高达47%,具有较高的回收再利用价值——废旧三元电池资源化回收利用商业盈利模式基本成熟。

但“梯级利用”在技术和商业运作上是否已经水到渠成,则是存在诸多质疑之声。有不少来自业界的观点认为,梯级利用在中国技术尚未成熟,存在生产成本高、pack拆解难度大、废旧电池的快速检测技术有待提高、责任主体划分模糊等限制因素。

挑战与机遇并存。值得关注的是,在多重动力驱动下,2017年以来,多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企业开始布局电池回收利用领域。从目前情况看,基本形成锂电材料系、动力电池系、第三方机构三足鼎立的雏形。

业内分析人士称,从电池生产企业角度看,通过自建或者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方式布局废旧动力电池梯次利用,有助于缓解上游材料涨价和下游整车企业压价等压力。从锂电材料系企业看,动力电池的回收能拓展原料供应渠道,保障原材料供应,降低采购成本,提升盈利能力,进一步完善产业链,打造材料体系闭环。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