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新能源汽车需聚焦核心技术及高质量增长

“现在,汽车行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速度和产量,如何实现高质量增长才是真正的焦点问题”。4月23日,2018中国(北京)智能与新能源汽车峰会在京召开。会上,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姚景源,对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阐述了自己看法。

姚景源表示,从近期中美贸易摩擦的深层次原因来看,高新技术的掌握与提高是中国汽车产业必须要拥有的核心能力。只有把技术创新放到最重要的位置,有了技术、人才的积累,中国的汽车产业才能真正强大起来。而作为技术、人才、创新的核心载体,“新能源汽车一定要有一种紧迫感”。

当前,全球汽车产业正处于智能与新能源汽车高度融合发展的转型期,对于坐拥最大消费市场的中国汽车产业而言,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快速崛起形成未来头部车企矩阵,显得尤为突出和重要。

数据显示,2017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79.4万辆,销量77.7万辆,产量占比达到了汽车总产量的2.7%,连续三年居世界首位,而同期全球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也仅仅在320万辆左右。

此外,“双积分”、“合资比例年内放开”等一系列的政策利好,也在助推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步入新一轮的布局调整。汽车产业必然要向新能源、轻量化、智能网联的方向发展,从交通工具向产业生态、智能终端方向转变。

在此次会议上,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高级经济师徐长明分析认为,2016年以来新能源乘用车发展明显加速,且已处于相对主体地位,由此可以预见未来新能源中乘用车将占绝对主体。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消费正在呈现出多种变化趋势。”徐长明说,“销售区域由限购城市向非限购城市扩展。同时,电池成本在下降,这也可以弥补未来补贴政策退出带来的负面影响。这是新能源汽车大规模发展的基础和前提,预示着更大规模的需求前景”。

根据国家信息中心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智能网联具有好感和依赖。基于对各类智能产品、智能家居等充满好奇,为此90后年轻群体对智能化汽车似乎更加偏爱。这就对新能源汽车以及智能网联的技术发展提出了更具有前瞻性的预判和参考。

当然,仅就中国新能源车市场而言,仍有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如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发展的短板之一。车桩比只有3.5∶1,伴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结构性供给侧整体规模滞后的弊端一览无余。

核心技术方面更是需要不断突破。动力电池方面,产业整体创新能力还不够强。再从整车来看,新一代纯电驱动的平台大多还没有纳入企业的研发计划。燃料电池汽车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还在拉大,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还亟待完善,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稳固和提高等等。

不过,这也并非是挡在中国新能源汽车面前走不过去的“火焰山”。近年来中国车企涌现出的一批造车新势力,正在加速攻克动力电池、电机等核心部件的关键环节,甚至在一些高端产品与国际巨头相比水平旗鼓相当。

全国乘用车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在此次会议上强调,在智能新能源汽车领域,除了生产厂家在技术上要有较大的突破外,未来我国还需在社会配套、政策法规等方面有一个较大的调整和提高,营造一个完善的、科学的智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圈。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