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2017年世界医疗机器人大会”上顶级专家又带来哪些最新研究?

用AI技术解决特定健康问题和疾病早已有研究。令人欣喜的是,在近日举办的“2017世界医疗机器人大会”上,顶级医疗科技专家先后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

在一个医生数量有限,但新兴疾病不断和超级细菌频生的世界里,医疗保健不仅仅是每个国家社会、政府、个人都关注的问题,也是科学界所关注的重要领域。

放眼全球,最为发达的经济体美国,也因为公平性差、效率低下等问题而不得不进行医疗改革。在中国,医疗和教育、住房并列为三大民生问题,目前也存在着医患关系差、以药养医,以及医疗资源地区间不平衡等问题。而在医疗服务最为堪忧的印度,这个人口红利每年大约增长7%的国家,医生与病人的比例却是世界最低的,平均每1000人只有0.2名医生,不到美国的五分之一。又因为特殊的国情,印度在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投入也严重不足。

如果说医疗科技做辅助诊疗和看护对于发达经济体来说是锦上添花,但付诸于中等欠发达和较落后的地区,能够弥补人才短缺和体制缺陷,它的作用可谓雪中送炭。

事实上,用AI技术解决特定健康问题和疾病早已有研究。令人欣喜的是,在近日举办的“2017世界医疗机器人大会”上,顶级医疗科技专家先后发表了最新研究成果。以下为OFweek医疗网编辑整理汇总部分成果:

 洛桑理工大学机器人实验室主任/瑞士技术科学院(SAWT)院士/IEEE顶级期刊审稿人

Hannes Bleuler:

我们的目的就是想建设、发展更多的医疗设备来辅助手术,降低安全风险。

对此,Hannes Bleuler介绍了团队研发的一款用于手术的新型医疗机器人。据他介绍,这款机器人的优越性能主要体现在三点:其一,在整个医疗手术全程都是通过机械手来定位,非常精准,医生操作简单便捷;其二,可以通过医疗影像全程真实的感受内部操作,现实感很强,医生能对整个过程进行充分的操作和控制,流畅感很好;其三,能够对腹腔镜的工作流进行严格把控及融合,同时比常规系统成本低十到十五倍。

目前,这款产品已经可以应用于泌尿等一般的手术当中,2018年将率先进入到欧洲市场。

慕尼黑工业大学(TUM)教授/IEEE医学影像学、医学图像分析与国际期刊计算机视觉编辑委员会副主编Nassir Navab:

热点成像可以体现在各种产品上,和机器人技术可以进行关联。在医学方面,最近的研究成果是有关于X光的深度学习,进行深度的剖析。比如说把内脏通过成像技术三维立体展示出来,可以方便研究人员进行研究。

在应用上,Nassir Navab表示,热点成像可以充分结合机器人触手,以及其它成像方面的技术。与此同时,也可以进行手术机器人的开发。至于手术数据的科学性方面,首先需要把各个领域拆分成各种来源,然后精选出合适的建模技术来呈现各种的角度,其次速度、技术方面的灵活性和兼容性也非常重要,最后一方面就是可再生产性、可靠性、可应用性以及安全性。

美国医学科学院国际院士/南京医科大学康复医学院院长/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医学学会前任主席励建安:

在康复机器人领域,主要可以分为两大类,包括训练机器人和辅助器具机器人。训练机器人的目的是希望我们的生理机能够通过训练得到改善,但如果当训练机器人发展到某天功能不能再进步的时候,就需要辅助器具机器人。

在辅助器具机器人的使用上,软体机器人一定是未来发展方向。目前,中国科技部正在进行科技重大项目答辩,医疗机器人方面有两个重大研究项目,一个是截瘫机器人,一个是偏瘫机器人。这两种机器人在设计上有两个明确的方向:不再使用外骨骼,取而代之使用软体;另一个是人机共融,让人和机器能够协调在一起,从而使用者能够随心所欲。

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机器人与智能系统学院教授/多尺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Bradley Nelson:

关于软微型机器人在医学当中的应用,机器的运算磁场该如何进行精准计算?我们的最新产品研究主要基于两种方式:一种是磁场动力方式,一种是磁场的矩阵方阵。另一方面,在电池操作系统上,我们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三维的磁性物体来形成,工作区域由单线圈的磁场来做叠加。

以上研究目前主要应用于人体的哪些部位?Bradley Nelson说,可以用在视网膜的治疗,通过物理治疗,视网膜的结构可以更加清晰的显示。此外,也有其它的一些尝试,比如应用于人体的血管组织,人体的结构中有很多血管组织,必须用一些非常精细、软化的机器穿过血管实现无缝对接,使得血液不会大量流出。

 国家外专千人计划特聘教授/曾任IEEE亚太区主席,IEEE纳米技术学会首席主席Toshio Fukuda:

从1995年到现在为止,我的目标之一是研究分型支架,还有只有一毫米宽的微型导管,在这些技术基础上,我们造出了可以运用于微型手术的机器人系统。

另外,Toshio Fukuda介绍了半机械人,在他看来就是机器人、人体,以及生物器官之间的混合体,把他们融合在一起从而构建完美的系统。很多的生物系统都可以用来构建半机器人,可以在人体当中植入一些机器部分,来治疗相应的疾病和不适。

慕尼黑工业大学(TUM)眼科研究部主任Mohammad Ali Nasseri:

眼睛是人体非常敏感的部位,而且非常重要,对医生的操作要求非常高。比如说AMD,是非常致命的眼部疾病,因为病患处主要是位于视网膜附近,很容易发生操作失误导致一些眼部损伤或视力下降的后遗症。

目前,我们团队研究了一款能够让成像更加清楚,让医学影像和增强现实进行融入的医疗设备加速器。通过这款设备,医生可以看到隐藏区域,发现隐藏部位的病理情况。与此同时,我们现在有很多大数据,还有一些人工智能的技术可以帮助医生去做更好的决策。

ROBO医疗机器人研究所所长/苏州大学先进制造技术研究院院长孙立宁:

前不久,我们规划了中国2030年在医疗器械方面的发展路线,总体来看是将机器人技术、3D打印技术等进行融合,同时大力发展监测设备、微创和无创治疗,以及远程和移动医疗,尤其是大力发展以穿戴设备为代表的健康监护系统,以及康复假肢包括人工器官这一类,更重要的是结合人工智能的出现,大力发展向健康信息化以及网络健康顾问系统,这个方面是一个比较新的产业发展方向。

在产业化需求方面,包括应用在手术的发展趋势中,2016-2021五年机器人的复合增率达到将近19%,2020年医疗机械行业的产值达到110亿美元。这个速度非常快,而且在整体的分布来看,手术机器人占整个份额的60%,可以看到手术类仍然占主流。其他方面的相对较小,但持续增长性也非常好。

 欧洲骨科研究学会前任主席/Think Surgical矫形机器人首席研究员Martin Boerner:

如果对机器人的主动性分类,可以分为被动、半主动,以及主动型机器人。对于被动型机器人来说,只能跟随外科医生做一些动作。半主动型的,会根据成像提供有限的信息。而主动型机器人会根据预先的成像和计划来主动进行检查。我们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主动型机器人的落地应用。

阿布扎比哈利法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机器人研究所副教授Cesare Stefanini:

从最初的手术到微创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再到我们现在的细胞手术,比如用干细胞治疗人造病毒的方法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传统的胃镜治疗,操作起来非常规范严格,对医护人员的要求非常高。但这种治疗方式会产生很多的疼痛,并且不容易操作。在这样患者和医生都面临困境的情况下,可以通过无痛的内窥镜技术解决这些问题。比如通过电子驱动的方式来进行计算机辅助的胶囊作业,目前这项技术已经可以实现。

KUKA医疗机器人商业拓展经理Cyrill von Tiesenhausen:

比起其他的公司,KUKA的设备非常年轻非常小,我们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机器投入到更多的区域、领域当中,尤其是像微创手术,还有像大型的,比如像腹腔镜手术等等。

机器需要有更加轻量的造型,也就意味着质量更小、动量更小、同时损耗更低。轻量机器人的使用可以满足“三高”要求:包括患者、外科医生,以及医院。他们有相同的,和各自不同的诉求,患者更加要求安全性,医生对操作便捷有较高需求,而医院在追求高质量的同时也要保持成本的可控。目前,KUKA正朝向这些目标努力。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