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人工智能将爆发式增长 如何迈向深层智能发展阶段

2017年伊始,人工智能AlphaGo升级版横扫中韩顶尖围棋高手,连胜60场,未尝败绩。近年来,全球各大公司均投入巨资进军人工智能领域。专家预言2017年人工智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未来,人工智能将由浅层智能向深层智能发展,那么,敲开深层智能大门的“金钥匙”到底是什么呢?

新年伊始,关于人工智能的消息就占据了各大科技类媒体的显要位置:人工智能AlphaGo升级版横扫中韩顶尖围棋高手,连胜60场,未尝败绩;三星成立1.5亿美元投资基金,支持人工智能等领域发展。一时间,人工智能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各种人工智能概念股直线上涨,更有专家预言:2017年,人工智能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在近日举行的人工智能知识产权保护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表示,近年来,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各国企业巨头竞相进入该领域部署专利,产业竞争激烈,投资并购密集。但必须看到,人工智能在现实应用中还存在诸多技术瓶颈,与其找“风口”,不如找“关口”,我国企业还是应该放眼世界,踏实创新,尤其要在高端和前沿领域加强研发,做好专利布局。

群雄逐鹿 产业竞争白热化

1955年夏,约翰·麦卡锡在美国达特茅斯电脑大会上提出人工智能(缩写为AI)的概念,试图探寻人类智能的本质并研发出具有类人类智能水平的核心技术和机器系统,如机器人、语言交互、图像识别等。

“在60多年的历程中,人工智能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进入21世纪,互联网技术推动了人工智能的不断创新和快速发展,而近年来深度学习与大数据的兴起,则带来了人工智能的爆发式增长。目前,人工智能热潮已席卷全球,呈现出产业竞争白热化、投资并购密集化的特点。”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副总工程师孙哲南表示。

事实也的确如此。近年来,谷歌、IBM、微软、亚马逊、百度等纷纷投入重金收购企业、招募人才和研发核心技术,力图掌握人工智能时代的主动权。2016年7月,软银高溢价以310亿美元收购ARM,以抢占人工智能和物联网生态的战略制高点。此外,美的花费40亿欧元收购库卡、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等人投资10亿美元成立OPENAI,都显示出人工智能炙手可热的程度。

群雄逐鹿中,谁能引领技术创新,谁就将赢得人工智能市场的主导权。“目前,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已不仅仅局限在算法和软件,赋予硬件模块智能将带来万物互联的应用热潮,如人工智能芯片,可以说是定义AI产业链和生态圈的基础计算架构,谷歌、IBM等巨头都在该领域积极布局。”孙哲南告诉本报记者,与此同时,人工智能技术方法也逐渐趋于集成化,单一AI计算理论和方法已不可能包打天下,将多个模型、方法与技术在不同层面进行有机集成,在应用中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另外,多学科跨界融合、交叉协同创新,也正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趋势。

专利布局 中美之间存差距
 
在加强技术创新的同时,各国都在加快专利布局,以期“跑马圈地”。智慧芽学院公布的数据显示,近20年,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截至2016年4月,全球与人工智能相关的专利已经超过2.4万项。从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受理国来看,美国以9786项位居全球第一,中国以6900多项专利申请位居第二。
 
“目前,中国和美国是人工智能发展较为领先的国家,中国的优势在单元技术方面,其中很多性能都达到较高水平,比如语音识别、文字识别、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但是,在更高端、更前沿的技术领域,美国技术则更加先进,如在脑认知机理和计算模型、神经形态芯片技术、量子计算机等方面,在全球都是非常领先的。”孙哲南表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取得了不少成果。如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通过实施“人工智能+”战略,在智能视频监控、生物特征识别等领域都有不少突破。同时,其还积极搭建产业化平台,以“技术+团队”的模式引导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另外,在人工智能研发方面,百度每年的投入达70亿元人民币,已公开的人工智能专利超过2000项,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云计算、自动驾驶等领域。在自然语言处理方面,百度已提交的专利申请约500件。百度公司公共政策研究院院长、专利事务部高级总监苏静表示,未来,人工智能领域专利申请数量将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
 
总体来说,我国的人工智能专利更多集中在应用层面,美国专利则更多是在基础技术层面。如何在基础、前沿技术领域寻求突破,是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跑马圈地 专利策略很重要
 
人工智能的广阔市场前景,吸引了资本的广泛关注。对此,不少专家认为,应该在喧嚣中理性看待这一现象。
 
“未来,人工智能必将由浅层智能向深层智能发展,如何突破深层智能,才是人工智能发展过程中必须‘啃下来’的硬骨头。与其找‘风口’,不如找‘关口’,踏实创新才是打开未来市场之门的‘金钥匙’。”孙哲南表示。
 
在加强创新的同时,专利保护也不可或缺。“在保护人工智能创新成果时,专利策略很重要。因为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具有独特性,很多创新成果都是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多个学科。从我国专利制度的角度看,自然规律、数学算法以及商业规则等,都是不属于专利法保护客体的,因此,人工智能专利保护就存在一定的复杂性,专利申请文件如何撰写也就显得非常重要。”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电学发明审查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北京英赛嘉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合伙人、资深专利代理人马晓亚曾代理过大量有关人工智能方面的专利申请。她告诉本报记者,人工智能专利申请通常会涉及对海量数据的采集加工、模型训练、深度学习、算法优化、功能模块等有关内容,表面上看,这些内容很容易被纳入“智力活动的规则和方法”这一不受专利法保护的客体,但实际上,人工智能专利申请往往是为了解决某一领域的具体技术问题,客观上是能带来技术效果的技术方案。
“因此,在撰写这类专利申请时,申请人和代理人一定要注意深挖技术细节,突出创新点,特别注意具体应用场景实施例的描述,并合理布局构架权利要求书,以便能够获得更好的专利保护,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保驾护航。” 马晓亚表示。
 
近年来,技术创新领域开源、开放渐成趋势,谷歌、微软、IBM等都曾将自己的某些技术开放出来,推动产业创新。如何协调开源、开放与专利保护的私有属性的关系成为国内企业关注的焦点。对此,北京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助理张晓认为,开源、开放与知识产权并不矛盾,开源或者开放不过是基于知识产权的一种商业策略而已。没有知识产权保护,以开源或者开放为手段的商业策略就不可能实现。在开放的过程中,通过商业模式设计和知识产权运用策略的设计,实现企业自己的商业目的才是关键。如果设计不好,就很难达到开源或开放的商业效果。在人工智能方面,我国企业可以考虑通过产业联盟、开放标准等方式,促进技术接口的统一化,来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本报记者 吴艳)
 
附:人工智能发展大事纪
 
1955年
 
约翰·麦卡锡在美国达特矛斯电脑大会上提出“人工智能 ”一词。
 
1956年
 
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展示世界上第一个人工智能软件的工作。
 
1969年
 
斯坦福大学研制出一种名为“Shakey”的集运动、理解和解决问题能力于一身的机器人。
 
1979年
 
第一台电脑控制的自动行走器“斯坦福车”诞生。
 
1997年
 
IBM制造的电脑“深蓝”击败国际象棋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
 
2000年
 
麻省理工学院推出会做数十种面部表情的机器人Kisinel。
 
2011年
 
IBM开发的使用自然语言回答问题的人工智能程序沃森(Watson)参加美国老牌智力问答节目,打败2位人类冠军。
 
2016年
 
谷哥开发的人工智能围棋程序AlphaGo战胜韩国围棋棋手李世石。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相关链接
  • 新质引领 智能制造 郑州工博会万余款智能设备助力降本增效
  • 24-04-19
  • 舍弗勒在中国成立智能装备公司,发力智能制造领域
  • 24-04-18
  • 2024北京机器视觉助力智能制造创新发展大会召开在即
  • 24-04-07
  • 海克斯康上海双智赋能中心的这场沙龙干货满满
  • 24-04-01
  • 雷尼绍,您从始“智”终的制造专家
  • 24-03-29
  • 数智融合,向新而行:海克斯康上海双智赋能中心盛大开幕
  • 24-03-18
  • 德沃克OBF智能工厂:智能制造下半场的王炸
  • 24-03-05
  • 信达股份与海克斯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 24-02-04
  • ABB机器人助力晶泰科技打造智能自动化实验室
  • 24-01-25
  • 海克斯康入围工信部“2023年度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挂帅
  • 24-01-25
  • Inventor 助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 24-01-25
  • 移师成都,万人同聚!GTF2024第十一届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聚焦大会暨展览会来了
  • 24-01-24
  • 海克斯康携手大连理工大学宁波研究院,共建智能制造技术应用中心
  • 24-01-18
  • Inventor 助推智能制造高质量发展
  • 24-01-18
  • 海克斯康入选2024年度青岛市科技园区培育项目
  • 24-01-12
  • 自适应装夹:智能制造的利器
  • 24-01-11
  • 首批!上海发那科入选上海市智能制造产融生态联合体成员名单
  • 24-01-10
  • 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机床工具展览会 数智化转型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 24-01-10
  • 两大产业学院落地赣江,全面深化产教融合发展
  • 24-01-05
  • 走进比亚迪,海克斯康智能制造中国行圆满收官!
  • 24-01-02
  •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