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拉床对齿加工的转换应用

【编者按】拉削刀具是非常复杂的组件,由一个单件制造而成。材料主要是高速钢,硬质合金作为刀具材料仅用于灰铸铁的机械加工。与许多其他切削作业不同,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刀具的磨损或刀具使用寿命。在拉削情况下,数个齿同时啮合,而且切屑宽度经常很大。移除切屑可能是非常成问题的,因而通常也需要低黏度油。


本文对拉削过程进行分析,打破常规的对齿方法,以一种新的思路来设计拉夹具,实现了在拉床上采用“一面两销”来定位工件,满足了零件的对齿加工要求,为此后同类型零件的加工打下了成功的基础。

众所周知,在拉床上拉削工件时,由于拉刀能够实现自动定心,所以工件定位一般是以一个平面和一个拉前孔来实现的,而对于如图1所示齿轮的外齿和内齿有相对位置关系(即“对齿”)的零件来说,如何在拉床上实现对齿加工,从而满足图样的位置度要求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问题的分析

通常,我们在拉床(以卧式拉床为例,型号L6120C)上进行对齿加工是针对图2所示的对齿结构。这种对齿的特点是外齿和内孔的单键有位置度要求,设计拉夹具时,需设计一与外齿相配合的对齿规,根据齿轮的使用条件与齿厚定义可知,齿厚的评定位置是分度圆,因此,应尽量使对齿规与被加工齿轮在分度圆处相接触;同时,齿规的夹角要与被加工齿轮的压力角相等,同时其顶部和根部不得与齿轮的齿根和齿顶干涉。这只是将零件的位置确定了,还需通过心轴(见图3)保证拉削过程中拉刀的位置相对工件不转动,这种方法的难点是加工误差大,且对齿规的加工复杂,但对齿后的位置度可以保证。针对图1所示的产品,上述办法显然是行不通的,要实现外齿和内花键的对齿,应依靠夹具的对齿功能或通过试切测量、再调整的方法从而达到对齿要求。

为了不设计加工复杂的对齿规,我们采用与内齿和外齿有位置关系的孔来定位。在拉床上进行拉削时,由于被拉孔在未拉出花键时,是一个经过预加工的光滑孔,尺寸为φ650+0.05。而在拉削时,拉刀的前导部起导向和支承定心作用,这样,拉前孔与拉刀的前导部分(尺寸为φ65-0.06)相配合,不仅保证被拉花键孔与工作上原有的拉前光滑孔同轴,同时保证了外齿大径对内孔的跳动要求,由此可见,拉刀的前导部分,在拉削过程中,起着定位元件的作用,由于其定位长度L/D=18/63≈0.3<0.8~1.0,所以相当于是一段定位用的短心轴(或叫圆柱销);再加上承受大切削力的工件的A基准面,对于工件而言,是以一平面、两孔定位,也就是一面两孔组合定位方式,拉夹具属于一面两销定位(见图4)。一面两销所限制的自由度在很多地方都有表述,在此,我们只对其定位误差进行分析计算,然后判断该定位方案能否保证加工要求,从而证明该定位方案的可行性。

定位方案的选择与证明

在分析定位误差之前,首先明确有关的基准问题。图5中XO1Y是通过两定位销轴线O1和O2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是夹具的组合调刀基准,而X'O1'Y'则是通过两定位孔轴线O1'和O2'的平面直角坐标系,它是工件的组合定位基准。夹具装在拉床上后,由于与拉床间无定向键,夹具对机床的位置只能靠夹具与机床上的孔相配合来保证,而这两者之间又存在配合间隙,并且夹具体在拉床上的转动也无法精确限制,也就是说削边销对机床主轴的对称度无法保证,因此,其定位基准与调刀基准间,既有相对的平移,又有相对的转动。很明显,此例中无基准不重合误差。产品图要保证的加工精度参数是相对转角位置(位置度)要求,实际上基准的平移与相对转动比起来,转角对最终结果影响很大,所以通过基准产生的相对转角来计算定位误差并进行校核。

X'O1'Y'坐标系相对XO1Y坐标系的最大转角如图4中C所示。从△O1'O2"C中得出:

tgθ1=O1'C/O2"C=(O1'O1+O1C)/L=(O1'O1+O2O2")/L=(ε1max+ε2max)/(2×L)=[T(D1)+T(d1)+ε1min+T(D2)+T(d2)+ε2min]/(2×L)

转角θ1可以有图5中C所示的顺、逆时针针方向,所以±θ1=±arctg[(ε1max+ε2max)/(2×L)]=±arctg{[T(D1)+T(d1)+ε1min+T(D2)+T(d2)+ε2min]/(2×L)}

式中, T(D1)为定位孔1直径的公差, T(d1)为定位销1的定位直径的公差,ε1max为定位孔1与定位销1间的最大配合间隙,ε1min为定位孔1与定位销1间的最小配合间隙,T(D2)为定位孔2直径的公差,T(d2)为定位销2的定位直径的公差,ε2max为定位孔2与定位销2单独配合时的最大配合间隙,ε2min为定位孔2与定位销2单独配合时的最小配合间隙,L为孔心距的平均尺寸,也即销心距的基本尺寸。

现给出夹具设计的有关参数,设计过程略。

D1=φ650+0.05 ,d1=φ65-0.03,D2=φ100+0.03,d2=φ10-0.033,L±△K=50±0.05,L±△J=50±0.02。

由此可知:T(D1)=0.05,T(d1)=0.03,ε1min=0.03,T(D2)=0.03,T(d2)=0.015,ε2min=0.033,L=50。

将上面各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到:±θ1=6.46°。

从而,由转角θ1引起的位置度误差为:60×sinθ1=0.11mm。

现在校核此定位方案的合理性,按图样上要求位置度的1/3进行校核,很明显0.40/3>0.11mm,说明此方案能满足设计要求。

实际生产中的问题

我们原先采用的是普通拉刀,由于刀具在制造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同一个圆上的刀刃高度、宽度不一定完全一致,再加上刀杆的同轴度误差,前后两齿的高度差对于同一圆周上的各条刀刃,其齿升量也会出现差别,从而产生圆周上各条切削刃的切削力误差,再加上拉刀在拉削过程中需要做较长距离的直线运动,以及导轨的长期磨损,都使得刀具运动时轴心线不断发生变化,刀齿的切削状态将随之变化,造成吃刀量超过设计时的齿升量,从而增大切削力的不对称,拉削后其同轴度度很差。由于上述原因,经检测,同轴度甚至达到0.15~0.16mm,经过论证后,采用了轮切式拉刀,拉削出来的产品,同轴度达到了0.03~0.05mm。

设计时,考虑到拉床的实际情况,将削边销设计成滑动式结构,加工第一件时,先进行试切,然后测量,通过调整削边销的位置来补偿机床导轨等的磨损,以使得拉刀正常工作时不受其他力的作用,确保批量生产的合格率。

当然,拉夹具只是从工件的定位角度实现了对齿,由于拉削过程中影响的因素很多,而且拉刀在拉削过程中的位置是不定的,拉刀的轻微转动会大大增加对齿后的位置度,为此,我们还需要对拉床的尾座进行改造,以实现拉刀在拉削过程中的对齿,这样就可确保万无一失。

结语

采用此“一面两销”定位设计的拉夹具,经过大批量的生产后证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操作方便且不用投资其他专用设备,成本大大降低;对齿的位置度保证得很好,加工质量稳定,完全能满足产品质量要求;而且还开创了拉床上渐开线外齿和渐开线内齿的对齿问题。该夹具还可以在其他类似结构的工件加工中推广使用。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