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操作过于频繁,请点击下方按钮进行验证!

台达创办人郑崇华:我的字典里没‘解雇’二字

谈到这个工作站,郑崇华与记者分享了一段小故事。原来为取得新科技,台达早在1988年就到美国弗吉尼亚州成立一个电力电子实验室,并请到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暨州立大学(Virginia Polytechnic Instituteand State University)的李泽元教授主持实验室。

通过李教授,郑崇华认识不少从大陆到美国的访问学者,看着他们离乡背井,在美国得到的待遇却不尽如人意,不禁替他们难过。心地善良又爱才惜才的他,于是毫不犹豫地投入200万美元在上海成立工作站。这么一来,那些学者可以回国发挥专长;二来,公司也得到优秀的研发人才。

以环保为经营使命

重视人才的郑崇华也很注重环保,甚至把“环保、节能、爱地球”定为台达的经营使命。步入21世纪,因应环保节能和减缓地球暖化的需求,台达积极研发环保节能产品。他表示,给予员工使命感至为重要,在赚钱以外,若可以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解决缺电等社会问题,能让员工过得更有意义。

近几年,台达不仅通过高效节能产品与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减少用电,也极力降低集团主要厂区的用电密集度,还在全球建了11栋绿建筑(七座自用厂办、四所捐赠学校),为节能环保不遗余力。因此,郑崇华又多了“节能教父”之美名。

1990年,郑崇华个人出资成立台达电子文教基金会,目的就是要推广能源与气候教育。多年来,基金会举办了与环境有关的各类特展和活动,还跟台北科技大学、台湾科技大学及云林科技大学合作,开办MOOC(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并提供到英国和荷兰攻读环境相关领域课程的奖学金。

以空拍唤起民众气候变迁意识的卖座纪录片《看见台湾》,也是得到基金会赞助才有办法面世。不过,行善不求回报的郑崇华,并没有借着这部片子的成功而自我宣传,因此知道他是幕后推手的人不多。

字典里没有‘解雇’二字

不吝奉献,与郑崇华的成长环境有密切关系。他生于大陆福建建瓯,父亲是中医师,母亲是小学教师,因为是长子,从小深受父母和长辈宠爱。1948年9月,学校因国共内战停课,为了不中断学业,他被迫离开父母随舅舅到福州上学。这一别,竟然隔了35年,才跟父母重逢。时过境迁,但重提这段往事时,郑崇华仍然语带唏嘘。

所谓人算不如天算,舅甥俩到福州后才发现那里也停课,便辗转到了台中。舅舅后来为谋生离开台中,郑崇华自此过着孤零零的生活。这段经历让他变得独立、坚强,有胆量和信心,也使他比一般人更能包容。

在郑崇华的字典里,从来没有“解雇”这两个字。他向来信奉,企业是由一群人所组成的团体,团体中的每个人都有其贡献与价值。“经营企业最重要就是靠这些人做起来,要怎么经营,让员工在工作上有保障,使得他们的家庭稳定,这是必须要做好的。”

他在自传《实在的力量》中也分享经营之道:“只有真正建立‘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的公司文化’,同仁都真心相信并实践这个理想时,台达才能算是一个成功的企业。”

三年前,郑崇华从董事长的位子退下,接棒的并非他两个儿子,而是跟随他多年的老臣子海英俊,说明他做事不会任人唯亲。对于未能早点交棒,他还一直耿耿于怀:“我到老了才让他(海英俊)接棒,可是他也老了,给他的机会太短了。太晚了,对不起他。”

“第三个儿子”最令他骄傲

因为相信富不过三代,也相信行行出状元,所以郑崇华没有刻意栽培儿子继承衣钵。当父亲的放手任孩子自由发挥闯荡,但或许是DNA作祟,郑家两位公子最后还是加入台达集团。

郑崇华总爱说,他一生有三个儿子。不,他不是老糊涂。他的第三个儿子,就是台达集团。这个儿子,让他投入最多时间和精力,也最令他骄傲。每次提到老三,郑崇华祥和的脸庞,总会多添一丝温柔与满足。

郑崇华答问录

问:促成你今日取得成就的主要性格特点有哪些?

答:人类的生命很短促,人不过是许多物种中的一种,你是很多人当中的一个,若认清楚这点,你就看得很开,不会太为了权力、金钱去争。我们可以说是经过奋斗的,有一个工厂,八个billion(80亿)就以为自己了不起(吗?),我从来不敢这样想。我是觉得,将来给自己定位的话,不知道你是何人,你是哪一种动物,是很幼稚的。倒是在跟人家相处的时候有更多的朋友,一辈子过得很愉快,做一个普通人是比较好的。


声明: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编辑整理上传,对此类作品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所用视频、图片、文字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第一时间告知,我们将根据您提供的证明材料确认版权并按国家标准支付稿酬或立即删除内容,以保证您的权益!联系电话:010-58612588 或 Email:editor@mmsonline.com.cn。

网友评论 匿名: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