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行业资讯 > 行业要闻 > 正文  
 
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包括装备制造业

2006年04月19日行业要闻

缺少自主品牌,不掌握核心技术,缺乏自主创新,中国汽车工业所形成的产业“空心化”格局令多少新老汽车人忧心。在忧虑汽车技术、产品的同时,生产汽车及零部件的制造装备的自主创新同样也引起业内人士的关注。

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付于武在去年的学会年会上曾指出,汽车制造装备直接关系到汽车工业自主创新的成败。对于汽车制造装备在汽车工业中所处的地位,付于武表示,汽车是制造装备业的最大用户,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达到100万辆时可以不重视装备,200万辆时也没能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目前产销量已经突破500万辆,此时我们已经不能再忽视汽车行业对装备的需求。

尽管中国汽车年产销量已迫近600万辆,汽车市场的总体规模也已经与日本相当,但由于装备工业的差距,使得我国汽车业约80%的设备依赖于进口。业内某专家在一次全国性重要会议上公开发言时尖锐地指出,国内某大型汽车集团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口国外汽车生产线,20年来先后与几个国外汽车公司合资,每进行一次扩建和技改就引进一次,总共引进了10多条大型汽车生产线,花费了国家大量的外汇,被国外供应商称誉为“最可爱的人”。

汽车的自主创新应该定义为整个汽车制造产业链的自主创新。有数据表明,由于装备技术的进步,汽车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已经从最初的几十年缩短到了三五年,先进的柔性自动生产线对此功不可没。“国际汽车强国同时又是机床强国,不仅美、日、德、意是这样,韩国、西班牙机床工业也是靠汽车工业拉动。”中国汽车工程学会装备部部长陈长年向记者表示。

陈长年介绍说,中国汽车工业的装备水平经历了三个阶段,即上世纪50年代以苏式设备为代表的阶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组建二汽(现东风公司)为代表的国产设备阶段,上世纪80年代以来开始引进西方国家设备阶段,外国设备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在我国居主导地位。

中国要想成为汽车工业强国,光停留在使用“万国设备”阶段,恐怕永远也没有立足之基。因此陈长年认为,中国必须从现在这种以合资产品、外国设备为主导的层次,上升到汽车产品的自主创新层次,随之迈进到汽车装备的自主创新层次,从而带动整个汽车相关工业的发展,实现真正的汽车强国梦。

谈到即将召开的“2006中国汽车制造装备自主创新论坛”,陈长年表示,建议制订实施汽车制造装备自主创新工程是这次会议的一个重要主题。“装备本地化是企业生存竞争的需要,依赖进口生产线制造中国车的时代已经走到了尽头。”陈长年如是说。
 


 



 
  【设置字体: 】 【关闭
发布评论】 【相关反馈】 【收藏此页】 【技术论坛】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会员反馈, 更省时: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快速反馈    (无须注册,立即填写下列信息,直接回复厂商)
姓名:* 行业:
部门:* 职位:*
企业名称:*
省份:* 市/区:*
区号-电话:*
传真: 邮编:*
公司地址:*
电子邮件:*
反馈主题:



   

 
搜企网 (sooq.cn)